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3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安全科学   1715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101篇
综合类   3979篇
基础理论   81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81篇
评价与监测   580篇
社会与环境   325篇
灾害及防治   57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81.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Kay JM 《Disasters》1984,8(2):118-123
The impact of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a selected flood mitigation strategy was assess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newspaper reports of community reaction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impact of personal delivery of a flood hazard map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risk and attitude to such inform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 interview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dia coverage of the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reduced public criticism of the works. This result must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the dramatic style of media coverage and the fact that the media only emphasized the positive value of the works. The interview demonstrated that personal delivery of the information raised perception of risk, improved comprehension of flood risk, had no impact on acceptability of risk but discouraged some respondents from seeking such information in the future. Factors to explain the last negative change were identified to be the format of the map sheet and low salience of flood hazard. On the basis of all results, methods to improve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2.
针对安全性评价过程评价周期长,工作量大,手段落后等问题,依据安全检查表法及评价理论,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企业局域网中实现,可以减少安全评价过程中大量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其它行业也可以基于此方法,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83.
基于“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思想,利用广东某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损害的估算结果,将二氟化硫对环境的损害作为一种环境投资加入到各种脱硫工艺的一次投资中,对目前用于我国火电厂的主要脱硫工艺进行了综合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脱硫工艺的投资成本与未考虑环境损害因素时有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4.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在清洁生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洁生产技术方案评价对于指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重要意义。将污染物产生量数据作为一种输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清洁生产技术方案中的投入、产出和污染物发生量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不同方案相对效率值、目标改进值,发现最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方案,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本研究为企业筛选和决策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方案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5.
在安全评价中,人因失误特别是事故后人因失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而言,事故前人因失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通过对大量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和运行事件报告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事故前人因失误对系统安全的显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在核电站开展事故前人因(失误)分析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系统熟悉,定性分析,筛选,定量计算,与故障树的集成,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形成分析档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6.
商厦火灾是火灾中危害性较大的灾害之一,常常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商厦火灾危险性评价是一个减少火灾危险性的可行方法。在基于影响商厦火灾危险性因素之上,讨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量化和权重的处理方法,然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评价商厦火灾的模糊评价模型,对商厦火灾的预防与商厦消防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7.
主要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用VB6.0制作的一个城市防火安全评价可视化系统。城市防火安全评价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苏州古城区的防火安全评价为例)。采用Access2000建立原始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存放原始评价数据,VB6.0中的应用程序在运行时调用数据库中数据,实现数据链接,通过运算,在VB模块的窗口中显示评价结果。本系统通过设置变量使系统程序的实际应用更具广泛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188.
四川省珙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珙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地质灾害区划和防治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9.
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 --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从综合减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从雪灾区域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畜牧业承灾体对雪灾的适应性两方面,对内蒙古雪灾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雪灾脆弱性存在若明显的地域差异,中西部牧区比东部牧区脆弱性大,北部牧区比南部牧区脆弱性大,并且近10年来脆弱性提高的旗县明显增多,草地季节性干旱、北方干旱化以及草场超载过牧、退化加剧是畜牧业雪灾脆弱性呈增加趋势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0.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上游具有形成暴雨洪水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是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雨水的截留拦蓄作用实现的。研究区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该系统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截持水量不同,该系统削洪减灾功能的大小不仅与降雨特点有关,而且与系统各水文层前期持水量有关。在连续长时间暴雨情况下,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除对第一次洪峰有削减作用外,对后续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不明显,甚至会使洪峰增高。根据宜昌站30d洪水量的地区组成和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截留持水功能的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