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3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Macroinvertebrat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tream ecosystems, and are often used as indicator spec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river ecology.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ubstrate is the primary physic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 affecting the taxa richness and density of macroinvertebrate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bed substrate, such as grain size, shape, and roughnes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biodiversity of macroinvertebrate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done on the Juma River, a second-order mountain stream in northern China. Substrata of cobbles, hewn stones, pebbles, coarse sand, and fine sand were used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gravel and sand bed in a stretch of 30 m in length. The samp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rain size, porosity and interstitial dimension of the substrate, while it is rarely affected by the shape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experimental substrata. Macroinvertebrate compositions in cobbles and hewn stones were stable and changed least over time. The taxa richness and density of individuals in the substrata of cobbles, hewn stones, and pebbles are much higher than in those of the coarse sand and fine san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47(9): 1553–1556 [译自: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似文献   
32.
河北省高等教育在全国排名榜中相对落后,与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不适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对河北省实现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跨越至关重要,为此河北省应将努力发展高等教育纳入"十二五"规划,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加大投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增强特色,推动内涵式发展;办强师资队伍及师德师风建设;鼓励高校开展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3.
实验教学在高校环境专业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改进措施,以提高高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4.
环境类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非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领域广泛而应用岗位相对集中的特殊性。在对国内部分环境类高职院校和环境类高职专业就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及运行模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环境类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依托政府,实施‘双轨并行’工学结合"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35.
主要从4个方面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一是认真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二是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三是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坚持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四是勇于创新,钻研教学艺术,形成高职教育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36.
中美高等环境类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美国5所大学为代表,调查和分析了其环境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的基本状况,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存在明显差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本科生专业培养目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和学分制;培养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课程设置;及时反映新观点和新理论的课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设置;环境政策课程;资源课程和专业教学方式.比较研究认为,上述9个方面可作为我国修订环境类本科生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基本教学要求的借鉴.同时还提供某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课程设置实例.  相似文献   
37.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针对土木工程学科高等教育,笔者采用文献检索和相关学科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建设安全工程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程内容。分析表明: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安全工程课程,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培养合格技术人才,是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课程设置应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是效益"的观念、"建筑安全,百年大计"的思想、防灾、环保、安全宜居的建筑理论、建筑安全工程与安全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实战能力培养为原则;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知识点应包括:安全法规,事故致因原理与事故规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筑设计及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监理,事故案例与实践能力教学等。  相似文献   
38.
底栖动物可反映多种生态威胁对水环境的积累效应,与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流域北运河流域为例,基于2015年夏季野外采样调查34个站点水生态数据,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典型对应分析筛选得到水质驱动因子,利用临界点指示类群分析方法探究关键影响因子的指示物种及其阈值,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介绍高职电子电工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作者从建设虚拟实践环境并推向网络化、充分利用各类实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际练兵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建立电子电工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20000~15000a.B.P.间气候最冷,生长喜冷的针叶林和干旱草原植被.在14780±700a.B.P.出现了最低海面(-154m);15000~13500a.B.P.,气候较暖湿,海面上升,生长阔叶混交林;13500~10500a.B.P.,气候有2次温暖和3次较冷,在暖期生长针阔叶混交林.较冷期则出现森林草原和草原.最低的温度比现在低5~7;一万多年来的冰后期,气候变化分为5个新冰期(包括小冰期)和5个新高温期(包括小气候最宜期).最高气温比现在高2~3℃,出现在5000~4000a.B.P.之间;最低温度比现在低3~5℃最高海面在6500~6300a.B.P.,高出现在海面4~5m.在温暖期中生长常绿一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在较冷期间,生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或草原草地.在人类影响或自然发展之结果,未来环境变化有可能向干暖气候和高海面演变,或向干冷气候和海面下降转变.这些变化将对长江中下游带来意外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