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634篇
基础理论   505篇
环境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63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工人的安全行为路径,基于心理视角,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和矿工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首先,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包含薪酬和教育培训等2个维度,矿工安全行为包括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等2个维度;然后,收集有效问卷(291份),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问卷数据,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与矿工安全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心理安全感和安全服从行为都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对安全服从行为影响不显著;心理安全感在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其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22.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 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23.
将社会库存、水资源足迹和污染足迹纳入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了生态足迹需求理论与方法. 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的生态足迹,揭示了海南省52年来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征.结果表明:①海南省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二者呈同步增长态势,但距离在加大;②海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海洋、耕地和能源用地,对草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相对较小,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明显减少;③海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海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海南省生态足迹的变化是海南省经济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生态足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②海南省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农业问题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③海南省对耕地、林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逐步下降,近几年对水域特别是海洋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居民收入水平上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4.
太行山-燕山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保护成效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意义重大. 基于2000~2021年长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FVC)数据,采用时空异质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太行山-燕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厘清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FVC的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2 a FVC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002 2 a-1,FVC增加区域多于稳定和减少区域,特别是在燕山西部和太行山中西部地区存在极显著增长趋势,同时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 ②研究区FVC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且显著性不强;仅有不超过14.00%地区的FVC与气象因子具有较强相关性,其他地区则主要受到非气象因素影响. ③残差与复相关结论互相印证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在改善区与退化区,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面积占比分别为74.25%和69.75%. 改善区中,人类活动为主要驱动力,占比达80.80%,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中北部和太行山地区;退化区主要集中于燕山中南部和太行山东部,其中人类主导驱动占比高达76.78%,进一步说明人类活动是太行山-燕山地区FVC时空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力. 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制度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25.
2002~2009年兰州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参考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文献,筛选出PM10的健康效应终点和适合于兰州地区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对2002~2009年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并未明显升高,而是逐年波动;年损失值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2009年最高为16.6亿元; 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与GDP的比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6.
理解极端洪水事件活动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器测数据较短对洪水事件变化规律预测存在不足,而利用历史文献记录研究百年-千年尺度洪水事件的发生规律则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洪水灾害是长江流域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官方现存历史记载为依据,构建了过去2000年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洪水事件序列,并将其与气候和人类活动代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50年之前,长江干流洪水事件受东亚季风(EASM)、西南季风(ISM)、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热带辐合带(ITCZ)移动等多种气候因素驱动,且气候驱动机制在同期不同区、同区不同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1350年之后人类活动的增强可能明显加剧了长江干流洪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427.
利用GC-ECD检测了江苏省吴江市某养殖塘内的一批鳜鱼体内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等典型有机氯化合物(OCs)的含量水平,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养殖鳜鱼体内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4.57、0.13~1.24、0...  相似文献   
428.
    
Objective: Thoracic side airbags (tSABs)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vehicle fleet to attenuate and distribute forces on the occupant's chest and abdomen, dissipate the impact energy, and move the occupant away from the intruding structure, all of which reduce the risk of injury. This research piece investigates and evaluate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airbag unit by cross-correlating data from a controlled collision environment with field data.

Method: We focus exclusively on vehicle–vehicle lateral impacts from the NHTSA's Vehicle Crash Test Database and NASS-CDS database, which are replicated in th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by the (crabbed) barrier impact. Similar collisions with and without seat-embedded tSABs are match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injury risks are compared.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mmy-based thoracic injury metric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tSAB exposure (P <.001). Yet, when the controlled collision environment data were cross-correlated with NASS-CDS collisions, deployment of the tSAB indicated no association with thoracic injury (tho. MAIS 2+ unadjusted relative risk [RR] = 1.14; 90%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0–1.62; tho. MAIS 3+ unadjusted RR = 1.12; 90% CI, 0.76–1.65).

Conclusion: The data from the controlled collision environment indicated an unequivocal benefit provided by the thoracic side airbag for the crash dummy; however, the real-world collisions demonstrate that no benefit is provided to the occupant. This has resulted from a non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ash test/dummy-based design taking the abstracting process too far to represent the real-world collision scenario.  相似文献   

429.
行为形成因子分析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了解人因可靠性分析(HRA)中行为形成因子(PSF),对现有的PSF分析方法进行评述.分析情景环境的各种称谓,指出PSF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一种,并规范PSF的定义及其内涵.分2种类型评述当前PSF的分类方法:基于影响机理分类和系统化分类.评述在HRA中PSF的选择和使用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选择和使用PSF的建议.分别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个方面对PSF的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结果表明,PSF分析方法仍处于发展之中,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30.
为寻找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的因素,提出结合SHEL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人-机-环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技术.通过扩展SHEL模型到人-任务、人-列车、人-人机界面、人-环境、人-线路、人-人、人-客观其他7个界面,构建人误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在对上海地铁54名行车调度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以因子分析法识别出19项人误影响因素;并通过搭建人误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及运用AHP法实现对人误影响因素的评定.结果表明,影响行车调度人误的因素中权重居前5位的分别为客流问题、行车密度、问题列车数、人机界面可支持性及人机界面布局合理性.因此,在客观运营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用改善人机界面条件来减少人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