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54篇 |
免费 | 1831篇 |
国内免费 | 42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20篇 |
废物处理 | 344篇 |
环保管理 | 3818篇 |
综合类 | 12980篇 |
基础理论 | 2494篇 |
环境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212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61篇 |
社会与环境 | 2043篇 |
灾害及防治 | 16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368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822篇 |
2020年 | 806篇 |
2019年 | 689篇 |
2018年 | 603篇 |
2017年 | 883篇 |
2016年 | 1069篇 |
2015年 | 1033篇 |
2014年 | 1126篇 |
2013年 | 1386篇 |
2012年 | 1809篇 |
2011年 | 1933篇 |
2010年 | 1439篇 |
2009年 | 1484篇 |
2008年 | 1151篇 |
2007年 | 1727篇 |
2006年 | 1732篇 |
2005年 | 1425篇 |
2004年 | 1183篇 |
2003年 | 1220篇 |
2002年 | 1030篇 |
2001年 | 797篇 |
2000年 | 799篇 |
1999年 | 725篇 |
1998年 | 528篇 |
1997年 | 440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61篇 |
1994年 | 331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223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17篇 |
1977年 | 15篇 |
1972年 | 15篇 |
197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东江水源林不同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河流,东江水源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内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深圳和香港的生活用水。作者针对现有水源林生态功能较差的情况,在广东省东源县设计和营造了8种不同混交类型的水源林,并对其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马尾松纯林相比,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以及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有较大提高;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以及红锥×枫香混交组合土壤持水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对各混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混交组合进行分类,其中椆木×红锥混交组合、马尾松纯林、火力楠×红锥混交组合以及木荷×椆木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差;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和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一般;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和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好;楠木×锥栗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最好。总体上,造林初期,水源涵养试验林在提高原有林地持水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土壤重要的保氮机制之一,但不同土壤对保氮作用的相对贡献大小不一,以河沙泥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最大,固铵量占总保氮量的51.5%,红黄泥最低,固铵量仅占总保氮量的17.1%,其余五种土壤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是黄泥田(43.7%)、湖潮泥(35.5%)、紫泥田(35.4%)、灰泥田(25.0%)、麻沙泥(20.8%)。 相似文献
993.
铝对茶叶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2个品种(雁荡毛峰和知仁早茶)为研究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铝对茶叶叶片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下,10~100mg·L-1质量浓度的铝可显著提高茶多酚的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50mg·L-1质量浓度下雁荡毛峰茶多酚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80%,知仁早茶提高了100.6%;10~50mg·L-1质量浓度的铝可提高咖啡碱、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但100mg·L-1质量浓度下显著降低了咖啡碱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雁荡毛峰降低了5.3%、25.8%,知仁早茶降低了2%、7.2%;不同质量浓度的铝对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低质量浓度的铝处理降低茶树的丙二醛质量分数,而高质量浓度的铝处理(100mg·L-1)提高了丙二醛质量分数。结果证明水培条件下,10~50mg·L-1铝可明显提高茶叶品质,100mg·L-1质量浓度会降低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994.
西南地区干旱规律与节水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除西藏以外的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耕地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9.2%、19.1%和14.9%,是我国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旱是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旱特征,揭示出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区域性干旱突出、干旱类型多、连旱频率大的干旱规律,提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干旱类型是春旱、夏旱和伏旱。从自然和经济开发的角度,分析了该区干旱的主要成因是降雨分布不均、水资源可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水利工程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及大力发展生物节水技术的对策,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抗旱作物选用、节水农耕农艺技术和发展经济植物篱(埂)等生物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95.
99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现代生产生活要素的介入,在不断使农户的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生存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新的外部物质的介入,因此,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在改善农户生存方式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控制外部的污染物质的介入。 相似文献
997.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响应与其相应的速效养分明显不同。随着弃耕地的恢复,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循环和K循环由物质控制向生物控制转换,但速效P在恢复初期增加缓慢。速效N由于耕种期施肥的影响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特点。全量养分中,只有全N在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有增加的趋势。灌丛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土壤养分。植被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这种作用随着植被的恢复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98.
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相似文献
999.
稻鸭萍共作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稻鸭萍共作体系的主要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稻鸭萍共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收获后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对照增加7.95%、7.05%、6.47%和4.46%;稻鸭萍共作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达到98.94%,明显削弱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稻田残存杂草为数甚少,P 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萍共作对稻田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应,从而明显抑制主要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稻鸭萍共作虽然对水稻纹枯病也有明显防治效果,但不能阻止纹枯病的发生;由于绿萍吸附了稻田水体中部分有机物、腐殖质等,稻鸭萍共作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比稻鸭共作区降低8.70%。 相似文献
1000.
西北地区种植业需水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面积定额法估算泾河流域31个县的农作物需水量,从农作物需水结构着手,探讨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作物需水量总计740 543.20万m3,农作物需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较高,为41.58%。粮食作物需水定额较经济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言,菜、瓜类、水稻、棉花等需水定额较高,向日葵、薯类、胡麻等较低。各县(区)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较大,平均值为4 583 m3.hm-2;泾阳县最高,为5 682 m3.hm-2,定边县最低,为4 022 m3.hm-2。由于事先设定大多数作物的需水定额不随县(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泾河流域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为此,提出合理利用泾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的4项对策:调整种植业结构;多角度实施农业节水;完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方法;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林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