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117篇 |
基础理论 | 23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PCR扩增了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钟主控基因KaiC,并将其分别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质粒pGBKT7和猎物质粒pGADT7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GBKT7-kaiC/pGADT7- kaiC和pGBKT7-kaiC/pGADT7分别共转化酵母菌AH109,经营养缺陷生长和β-半乳糖苷酶印迹检测表明,KaiC蛋白不具有毒性不会影响酵母细胞的生长,也不具有自激活活性,不会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并且KaiC蛋白自身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诱饵质粒pGBKT7-kaiC可用于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KaiC的相互作用蛋白. 相似文献
82.
采用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研究制革废水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结果表明,ABR可作为实现厌氧氨氧化的良好反应器,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能有效和稳定地处理制革废水.当进水NH+4-N为25.0~76.2 mg·L-1、COD为131~237 mg·L-1,NH+4-N容积负荷为0.05~0.15 kg·(m3·d)-1时,出水NH+4-N为0.20~7.12 mg·L-1、COD为35.1~69.2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90.8%~99.6%和66.9%~74.7%.此外,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污泥在驯化和运行过程中形成了棕红色、棕黄色和红色的颗粒污泥.电镜扫描观察证实在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的4个隔室的颗粒污泥中均存在厌氧氨氧化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菌在驯化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4个隔室的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所占比率分别由4%增加到9%、8%、12%和30%,呈现出前段隔室少、后段隔室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悬浮载体生物膜内硝化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联用技术,对悬浮载体生物膜内硝化菌群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采用3组结构完全相同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每个反应器的曝气区为6L,沉淀区为2L,水力停留时间为1.0h,3个反应器的进水COD/NH4+-N分别为15、10和5,从反应器中取出载体颗粒表面的生物膜进行分析,研究各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CBR内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总体厚度在80~120μm左右,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主要分布在生物膜表面的20~30μm左右范围内.随着进水中COD/NH4+-N的增加,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在整个生物膜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87.
运用基于基因组数据库特定基因同源基因的克隆策略得到人类新基因TFL76 ,它编码 12个C2 H2 型锌指基序 .其cDNA序列长 2 2 6 8bp,预测的编码蛋白含 6 77个氨基酸 ,分子量 (Mr)为 76× 10 3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FL76的N末端含有多种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 ,具有转录因子的特征 .染色体定位为 19q13.4 ,此位点存在很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对 9.5d和 10 .5d的鼠胚进行全胚原位杂交 ,结果表明 ,此基因在前肢芽和后肢芽表达较高 .图 5表 1参 5 相似文献
88.
1,2,4-三氯苯矿化菌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从氯苯污染土壤中筛选到能高效降解1,2,4-三氯苯(1,2,4-TCB)为CO2的细菌E3和F2,根据其表型特征、16S rDNA序列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鉴定E3和F2为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sp.).E3和F2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它们与菌株Bordetella sp. QJ2-5同源性最高,与Bordetella petrii(GDH030510)最接近,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4%.E3和F2能在含1,2,4-TCB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彻底降解1,2,4-TCB生成CO2,30 d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中58%和46%矿化为CO2,同时形成一定量的微生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89.
90.
Y. L. Zheng M. A. Ferguson-Smith J. P. Warner M. E. Erguson-Smith C. A. Sargent N. P. Carter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2,12(11):931-943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chromosome 21-specific libraries, DOP-PCR 21 paints,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 clones, single cosmids, and a 21q cosmid contig as probe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copy number of chromosome 21 in interphase cell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hows that the cosmid contig is a satisfactory probe for interphase analysis of chromosome 21. The contig cCMP21.a, which is 55 kb in length, is highly chromosome 21-specific and produces intense, compact signals in a high proportion of interphase cells. A retrospective blind analysis of coded uncultured amniotic fluid samples correctly detected four trisomy 21 cases out of 49 sampl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