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3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01.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 geological barrier beneath municipal-waste landfills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soil and groundwater protec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natural clayey soil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the waste deposited in three landfills over 12 years old in Spain. Several physicochemical and g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dep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 Cl, NH4+, Na+ and exchangeable NH4+ and Na+ were used as parameters to measure the penetration of landfill leachate pollution. Mineralog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ationic-exchange capacities were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terials under the landfills.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Varimax rot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data to determine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samples and variables not evident upon initial inspection. The main factors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 in the data are related to waste composition and local geology. Although leachates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clays for long time periods (13-24 years), WSOC and EC fronts are attenuated at depths of 0.2-1.5 m within the clay lay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is depth of the clayey materials, these natural substrata (>45% illite-smectite-type sheet silicates) are suitable for confining leachate pollution and for complying with European legislation.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relev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ayey materials of the three landfills in which a diffusive flux attenuation capacity (Ac) is defined as a function (1) of the rate of decrease of the parameters per meter of material, (2) of the age and area of the landfill and (3)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wastes.  相似文献   
602.
刘天禄  杨琦 《化工环保》2019,39(6):641-645
采用混凝—A/O生物膜法处理乳液聚合ABS树脂生产废水,确定了混凝预处理工序PAC和PAM的投加量,考察了混合液回流比(R)和A/O段总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废水中COD,NH_4~+-N,SS,TN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RT为18~24 h、R为2~3的工艺条件下,A/O生物膜法好氧段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小于60.0 mg/L,ρ(NH_4~+-N)小于5.0 mg/L,TN小于15.0 mg/L,达到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3.
为了明确压裂返排液中影响回用的突出污染物,从而针对性地研究现场处理技术,采用水质矩阵法对苏里格气田常用的两种体系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胍胶压裂返排液回用的污染物重要程度排序为钙镁离子、铁离子、悬浮物和pH值;影响可回收体系压裂返排液回用的污染物重要程度排序为悬浮物、pH值、钙镁离子和铁离子,两者差异明显。以此为基础,针对胍胶压裂返排液,提出“化学絮凝、离子控制、金属网过滤”的现场处理工艺,钙镁离子降低了83.7%,铁离子降低了79.6%,悬浮物降低了85.0%;针对可回收体系压裂返排液,提出“重力沉降、金属网过滤”的现场处理工艺,悬浮物降低了81.0%,处理后水质达到重复配液要求。  相似文献   
604.
文章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甲胺磷浓度、外加营养物以及温度对人工湿地去除甲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甲胺磷的去除效果;进水甲胺磷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湿地系统对甲胺磷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进水浓度分别为5.3mg/L、9.74mg/L、19.1mg/L和50.75mg/L时,相应的甲胺磷去除率分别为93.5%、89.5%、90.7%和92.2%。外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在进水中添加葡萄糖浓度为50mg/L时,甲胺磷的去除率下降了6.2%。添加氮源对甲胺磷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温度显著地影响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日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平均去除率低于9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低于60%。  相似文献   
605.
A.eutrophus利用有机废水生产聚羟基烷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真养产碱杆菌(A.eutrophus)利用有机废水生产聚羟基烷酸(PHA)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以4种有机酸为碳源生产PHA的情况,并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碱度两种操作条件对合成废水生产PHA的影响.结果表明,A.eutrophus以丁酸为最佳碳源,PHA浓度达10.2g/L;进水碱度对合成废水生产PHA的影响比PHA更大.HRT5h,进水碱度8000mg/L时得到的PHA浓度为1.92g/L.  相似文献   
606.
SBAR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水力循环时间下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并且对反应器中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循环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生长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较短水力循环时间下,颗粒污泥粒径增长速度快,形成的颗粒粒径多数在 1.0~2.0mm 之间,并且 VSS含量达 92.08%,强度也较高,而在较长水力循环时间中形成的颗粒粒径在 0.5~1.0mm 之间、VSS 含量在 83.92%,污泥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607.
采用上流式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城市纳污河水,研究其挂膜启动过程,以及对有机物、NH3-N、SS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1~24℃条件下,气水比对NH3-N的去除要比对COD和SS的去除影响大得多;当水力负荷为1.2m3/(m2.h),曝气量为3∶1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滤池填料高度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大影响,大部分有机物在进水端40cm厚的填料层内得到降解,而氨氮的硝化主要集中在上层填料层内。  相似文献   
608.
广州市典型中小型水库营养状态与蓝藻种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启明  侯伟  顾继光  彭亮  雷腊梅 《生态环境》2010,19(10):2461-2467
中小型水库是广州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这类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蓝藻种群的动态,于2010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对广州市6座典型的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为贫-中营养型,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洪秀全水库为富营养型,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在同一座水库中,水力滞留时间越长,营养状态指数越高;在不同水库之间,营养状态指数与集雨区内人类活动影响有关。6座水库蓝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受水温和水体稳定性的影响,枯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14~171.8μ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1%~10.0%;丰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013~32.8 m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6.5%~97.0%。不同营养状态的水库之间蓝藻的生物量和种类差异明显,受营养盐和水力滞留时间的影响,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16μg.L-1之间,主要种类为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卷曲鱼腥藻(Anabaena pertuthate)、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粘球藻(Gloeocapsa sp.);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057~32.8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泽丝藻、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洪秀全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07~2.637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水华微囊藻、卷曲鱼腥藻。  相似文献   
609.
纤维与石英砂过滤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无需额外反冲洗装置与动力消耗的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与石英砂过滤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 m/h滤速下纤维过滤与石英砂过滤相比,出水浊度、SS分别降低59%和86%,COD、TOC、TP和TN降低5%~20%,水头损失大幅降低,两者初始水头损失分别为0.12 kPa和3.97 kPa,5 h后分别达到1.58kPa和5.98 kPa。纤维滤柱反冲洗历时40 s,而石英砂滤柱为15 min,反洗耗水率分别为2.9%和6.9%。反洗后纤维滤柱出水浊度和SS分别为4.08 NTU、6 mg/L,低于石英砂滤柱的5.81 NTU、28 mg/L。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可节省动力装置和动力消耗,反冲洗历时短、耗水率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10.
折流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流生物膜工艺是一种利用折流挡板与传统生物膜工艺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4m3/(m2·h)、气水比为3:1条件下,反应器对COD、氨氮、S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3.6%、82.3%、95.3%和98.2%,出水COD、氨氮、SS和浊度分别为18.6,1.07,2.2mg/L和0.5NTU,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