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2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9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446篇 |
综合类 | 555篇 |
基础理论 | 17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篇 |
评价与监测 | 9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1篇 |
灾害及防治 | 2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data system.exe技术,对水环境评价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提出水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方法;建立水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软件,并应用该软件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水环境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在识别污染因子数据信息的同时生成与之相匹配的直观的模拟环境图像,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及时分析与决策;通过输入水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值后,系统可以自动判定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并把对应环境质量的级别、环境的安全程度以及污染对人体与生物的影响程度在图中显示出来,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度;评价示意图中的评价因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更换,有助于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建立的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2.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维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72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愈来愈严重,水华爆发越来越频繁的严峻形式;为减少水华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开展水华预警已成当务之急。水华爆发是水体中营养盐的累积、气候条件与水力条件等众多因素非线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此,有必要在众多水华影响因素的动态监测信息的融合基础上,寻求水华爆发与这些影响因素间的影射关系,这就需要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归纳总结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我国水华预警的具体需求,提出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水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初步设想。信息融合技术为水华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与水华相关的不同信息源(水文、气象、水环境质量与环境遥感)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集成与互补,消除多源信息之间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形成对水华爆发环境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华预警与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提高预警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扩展信息的时空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83.
数字隐写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强调数字隐写算法和隐写分析算法间的矛盾统一,介绍数字隐写算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空域LSB隐写算法和频域JPEG图像隐写算法.通过基本算法、对基本算法的分析方法、基本算法改进措施的顺序,介绍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算法的性能.对当前实验研究的进展和数字隐写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隐写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指出数字隐写技术会成为密码术的重要补充,在信息安全传输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东地区1992~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熵2004年较1992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水平相比,藏东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熵值较低,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是导致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时序变化也存在影响。信息熵理论反映某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理论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5.
船舶安全熵概念的提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船舶航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对船舶航行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把握,信息掌握的多少可作为衡量船舶安全的一个标准.把船舶航行链分为5种信息处理过程,利用信息熵的原理,提出船舶安全熵的概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船舶航行信息过程的具体因素,建立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5种信息单元及其安全因素权重,对船舶航行的安全熵进行计算,可根据评价模型对船舶安全进行有效评价.利用渤海湾船舶M进行验证,其结果发现船员素质安全熵最大.船舶安全熵方法是对船舶安全评估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86.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87.
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安全管理中,安全信息综合处理的枢纽,是安全信息管理、安全决策的关键.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的预防控制,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对提高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8.
淮河上游洪水灾害可公度信息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公度信息系是一种源于天文学的预测方法,其实质是寻求事物发生的经验关系。本文应用此法对淮河上游的洪水灾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上游洪水灾害发生具有2a、4a、5a、7a、9a、11a、19a及71a等多种周期,并在1997年、2000年等年份的前后有可能发生大洪水。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了黄土地区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建造原理与方法。分析探讨了土壤侵蚀各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的算法,以及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构造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原理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以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仪控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仪控系统逐步在大型控制室得到应用,主控室信息界面随之也出现了“巨量信息与有限显示”的矛盾。通过分析数字化主控室信息显示的特点,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验研究信息显示率、信息提供率、数据更新率对操纵员信息捕获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操纵员信息捕获绩效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信息显示率,其次是信息提供率,最后是数据更新率;信息显示率与信息提供率对被试信息捕获绩效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数据更新率的变化对被试信息捕获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显示的最佳匹配组合是信息显示率为56.4 bit,信息提供率为9.4 bit,数据更新率为3 s。研究成果可为数字化主控室信息显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