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2个市政污水处理厂(分别简称LD和DT)的活性污泥和二级出水样品作为接种物,分别采用“密闭瓶法”和“呼吸计量法”实验,测试2,4-二氯苯酚和联苯的降解性.结果表明,在密闭瓶法实验中,2个二级出水样品都能使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达到超过60%的通过水平;LD和DT的二级出水样品分别使联苯表现为难降解性和可降解性.在呼吸计量法实验中,LD和DT的活性污泥分别使2,4-二氯苯酚表现为难降解性和易降解性,而均使联苯表现为可降解性.选用的接种物和测试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受试物的降解性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化学品的降解性测试,不仅需要标准方法,还需要相关权威机构提供标准接种物.  相似文献   
52.
接种比例和温度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的甲烷转化率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分别在35℃和55℃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工艺,考察了接种物与底物的挥发性固体量之比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挥发性固体甲烷产率、挥发性固体降解率、液相末端产物组成和pH值等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接种比例共同决定厌氧发酵停留阶段,在35℃发酵时接种比例大于50∶50的处理和55℃发酵时接种比例大于30∶70的处理以产甲烷发酵为主,其余以酸化发酵为主;游离氨抑制导致高温组的甲烷含量、挥发性固体甲烷产率和甲烷转化率均低于中温组;发生酸化处理组底物的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均低于40%,产甲烷发酵处理组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均高于80%。  相似文献   
53.
醋糟在酿造行业中大量产生,除少量用于饲料添加外,大部分成为生物质废弃物,适合于厌氧产沼方式进行能源化处理,但较低的产气量又成为制约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利用废弃轮胎热解过程产生的热解炭,可有效提升醋糟厌氧产甲烷效果,在接种比为1:1(以VS计)时,产甲烷效果最优,相对于未投加热解炭的对照组,甲烷产率提高56%,达到283 mL·g-1;进一步对热解炭制备温度和投加量影响产甲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比为1:1的条件下,热解炭投加量越多,热解温度越高,甲烷产率提升效果越明显,本研究中,当热解炭投加量为12 g,热解温度为1000℃时,甲烷产率相比对照组提升104.4%.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同时结合热解炭本身特性表征,进一步证实热解炭投加可提升水解产酸菌和厌氧产甲烷菌丰度,而其热解炭本身的导电性能可能在增强菌群间互营产甲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The presence of 226Ra in drinking water may sometimes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 exposur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udy of 226Ra content in drinking water of Croatia: tap water from the public supply system of several major towns and bottled mineral water from two selected mineral water springs. 226Ra was determined by alpha-spectrometric measurement after radiochemical separation. The radiation doses originating from drinking tap water and bottled mineral water were estimated. The annual dose from consumption of bottled mineral water was compared to that received from ingestion of public system tap wat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226Ra content for investigated categories of waters is below the levels at which any unacceptable dose due to ingestion would a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