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根据太湖梅梁湾大型底柄动物的自然分布特征,运用沉积物-水微宇宙的实验方法评估了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risteri)对太湖沉积物无机氮和磷释放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沉积物和上覆水无机氮浓度、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无机氮的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水蚯蚓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寡毛类底...  相似文献   
622.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 μmol/L和2 127.0 ~2 420.7μmol/L...  相似文献   
623.
花溪河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  李中轩  陈杰 《地球与环境》2011,39(3):300-304
对乌江上游支流花溪河水进行了一年的监测,测定了DIC含量和δ13 CDIC。结果显示DIC含量在1.73~4.53mmol/L之间,δ13 CDIC的变化范围-9.6‰~-3.6‰,反映了碳酸盐岩的主要控制作用,δ13 CDIC和DIC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分解作用、生物作用对河水DIC也有着重要影响。冬季...  相似文献   
624.
王楷  史雷  马龙  王书停  张然  郑伟  李紫燕  翟丙年 《环境科学》2021,42(12):6038-6046
有机无机配施可为作物提供长效持续的营养物质来源,研究旱地农田有机无机配施带来的环境效应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对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3个梯度氮水平(NO、N1、N2):0、150、300 kg·hm-2为主处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M)为副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30 t·hm-2;测定了小麦生长季的温室气体N2O排放通量和土壤酶活性,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通量最高的为N2+M处理,排放通量达到0.190 4 mg·(m2·h)-1,N2+M处理较NO累计排放量提高了 255%;N2和N2+M处理N2O的排放通量和增温潜势高于N1和N1+M处理,而产量低于N1和N1+M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N2+M处理分蘖期最多,分别为346.31 mg·kg-1和33.36 mg·kg-1;N2+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其次是N2处理,NO和NO+M处理土壤酶活性较低;通径分析表明,铵态氮(NH4+-N)、土壤磷酸酶(AKP)和微生物量氮(MBN)对N2O排放通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他间接影响较小可不予以考虑.研究旱地麦田有机无机配施的环境效益,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合理地配施有机肥可以平衡产量与土壤环境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25.
为了探明昆山市不同污染条件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以及本地源排放占主导时对污染过程的贡献,本研究使用昆山市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数据,分别探讨了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在污染天气和清洁天气情况下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它们在污染天气和清洁天气下的变化机制.同时结合周围城市PM2.5浓度筛选出昆山市秋、冬季局地污染事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筛选出的局地污染事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数据进行了来源解析,定量评估了本地源排放占主导时不同水溶性无机离子对灰霾污染事件过程中PM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①SO42-、NO3-、NH4+(合称SNA)是PM2.5的重要组分,且其相对贡献随着大气污染加重而变化.3种离子在清洁和污染条件下对PM2.5的相对贡献分别是49.4%~62.3%和52.7%~65.9%.在3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中,NO3-浓度最高,其次是SO42-和NH4+.随着污染加重,SO42-的贡献率下降,而NO3-的贡献率上升.②污染天气下3种离子日变化规律不同,且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其中秋冬季SO42-和NH4+与各自气态前体物变化趋势一致且为单峰型;NO3-为单峰型而其前体物则为双峰型.另外,NO3-与NH4+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明昆山地区SNA多以NH4NO3形式存在.③2017—2018年秋冬季由本地源排放占主导的污染天气下,PM2.5的主要来源是二次气粒转化、建筑扬尘、生物质燃烧和燃煤;除了Mg2+和Ca2+,其他水溶性离子浓度均低于非本地源排放占主导的污染天气下的浓度.  相似文献   
626.
不同形态无机氮对水环境中双酚A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研究了水溶液中不同形态无机氮(NO3-、NO2-和NH4+)对双酚A(BPA)光解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中的光解包括直接光解和·OH、1O2、O2.-等ROS(活性氧物种)参与的自敏化光解反应,其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特征,·OH、1O2、O2.-、BPA*相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3.4%、7.7%、22.9%、47.9%,以直接光解途径为主.分别添加的不同形态的无机氮显示出不同的效应,NO3-、NO2-表现出抑制效应,NH4+则没有影响.当不同形态无机氮共存时,若p E值<5,此时无机氮以...  相似文献   
627.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1年3~6月分两个航次在黄东海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总磷(T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的含量.结果表明,TP的变化范围为10.50~24.10μmol·g-1,IP的变化范围为7.14~17.10μmol·g-1,IP是TP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TP的70%以上;黄东海大部分站位IP与TP的百分比在50%~90%之间,有4个站位的百分比高于90%,都分布在东海.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和平面分布特征受到人类活动、物质来源、沉积物的粒度、沉积环境和水文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东海沉积物中总磷的埋藏通量呈现出区域性的差异,埋藏通量主要受沉积速率、沉积物的孔隙度和底层水含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和沉积速率是决定埋藏通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28.
陈燕  黄芳  谢鑫源 《环境科学》2014,35(4):1377-1383
利用课题组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WZ-1(GenBank序列登录号:JQ968461)研究电镀污泥浸出液中无机阴离子对WZ-1活性的影响,考察了Cl-、NO-3、F-这3种单一阴离子以及4种不同模拟电镀污泥阴离子浸出液对WZ-1 Fe2+氧化活性和表观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接种量为6.7%、初始pH 2.0、温度30℃、转速150 r·min-1的条件下,浓度分别为5.0 g·L-1、1.0 g·L-1的Cl-、NO-3对WZ-1的活性没有影响;WZ-1对Cl-、NO-3、F-的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10.0 g·L-1、5g·L-1、25.0 mg·L-1;4种模拟电镀污泥阴离子浸出液对WZ-1活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强弱顺序为:Cl-/NO-3/F-≥NO-3/F->Cl-/F->Cl-/NO-3.  相似文献   
629.
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平原河网区城市河道氮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平原河网区城市河道在水资源调度过程中的水文特征和理化特征,探讨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城市河道氮素形态与组成;在实验模拟条件下,研究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城市河道沉积物NH+4-N释放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水资源调度作用下水深日变化过程明显;以农历月为单位,水资源调度可以分为轻度置换阶段和深度置换阶段;沿调水路径河道上覆水DO有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沿调水路径上覆水NO-3-N浓度逐渐减少,NH+4-N浓度显著升高;DO与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上覆水NO-3-N、NH+4-N浓度的主要因素;沉积物内源NH+4-N释放是上覆水NH+4-N的一个重要来源;水资源调度显著影响(P<0.05)上覆水NH+4-N浓度,对沉积物内源NH+4-N的释放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30.
与传统离子色谱仪相比,第三代毛细管离子色谱技术,耗材使用量是常规离子色谱的1%,节省了流动相,仪器的工作压力更稳定,可一直处于待机运行状态,同时样品的耗量少,简化了前处理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