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227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1.
● Effects of AER adsorption and NF on DBP precursors, DBPs, and TOX were examined. ● A treatment approach of resin adsorption followed by nanofiltration was developed. ● Both DOC and Br could be effectively removed by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 DBPs, TOX, and cytotoxicit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are emerging 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with high health risks. Precursor reduction before disinfec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DBPs. In this study, three types of anion exchange resins (AERs) and two types of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control effects on DBP precursors, DBPs, and total organic halogen (TO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AER adsorp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BP precursors, DBPs, and TOX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sin dose, and the strong basic macroporous anion exchange resin (M500MB) had the highest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NF, the highest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achieved at an operating pressure of 4 bar, and the membrane (NF90) with a smaller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had a better control efficiency. However, AER adsorption was inefficient in removing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NF was inefficient in removing Br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control of Br-DBPs. Accordingly, a sequential approach of AER (M500MB) adsorption followed by NF (NF90) was developed to enhanc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DBPs. Compared with single AER adsorption and single NF,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further increase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OC by 19.4%–101.9%, coupled with the high Br removal efficiency of 92%, and thus improved the reduction of cyclic DBPs and TOX by 3.5%–4.9%, and 2.4%–8.4%, respectively;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also reduced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water sample by 66.4%.  相似文献   
912.
为探究中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简称“十四运”)期间西安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水平及来源,利用高分辨率MARGA ADI 2080离子在线分析仪对西安“十四运”前、“十四运”期间和“十四运”后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实时观测,分析了不同时段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污染特征、pH变化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十四运”前、“十四运”期间和“十四运”后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3.4、11.9、32.6μg/m3,SNA(NO-3、SO42-和NH+4三者统称)质量浓度分别为5.8、5.4、13.3μg/m3,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91.6%~93.6%。“十四运”前和“十四运”期间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7和0.9,表明移动源的比例增加,主要受交通管控的影响。“十四运”后NO  相似文献   
913.
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对废水中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钛硅酸钠无机离子交换材料,考察了它对Cs的吸附效果。探讨了体系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所合成的钛硅酸钠对Cs的吸附能力较强,在30℃,1mol/L的H^ 环境下对Cs的吸附分配比为6066,饱和吸附量可达1.7420mmol/g。钛硅酸钠吸附Cs的稳定性实验表明,钛硅酸钠的解吸分配比很小,吸附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914.
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王华东 《环境科学》1995,16(3):64-67
在废物交换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交换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其各自的作用。通过对废物交换各环节的阐述,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并且结合计算机技术,以现代数据库为核心,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研制了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废物交换的基本功能要求,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传输、检索和统计计算等功能。并且在该系统研制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智能化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15.
机掘工作面有效通风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评价机掘工作面的有效通风提出了空气年龄、空气品质、换气效率、排污效率等概念,并分析给出了其指标的计算模型。有效通风指标不仅与空气年龄有关,而且与掘进工作面通风气流组织、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性有关。提高机掘工作面空气品质,除了要提高换气排污效率外,还应有效地组织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气流  相似文献   
916.
植物整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植物整治的一般原理,综述了其在去除Cd2 + ,Pb2+ ,Hg ,Ni2 + 等金属离子,富营养水体中的N、P 元素、有机废水治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植物回收贵重金属的可能性。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是植物对重金属及其它污染物的耐受及解毒原理;二是选育高年生物量、耐受性强、根系发达的“超级植物”;三是优化工艺,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17.
为研究金塔盆地鸳鸯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201组)和中深层地下水(5组)样品,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关系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孔隙水整体呈弱碱性,ρ(TDS)变化范围328.4~12 400 mg·L-1;阴阳离子分别以SO42-和Mg2+/Na+为主.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Mg型、SO4·HCO3-Mg型、SO4-Mg·Na型和SO4·Cl-Na·Mg型.中深层孔隙水p H均值为8.47,较浅层孔隙水高,属弱碱性水,ρ(TDS)变化范围339.0~493.8 mg·L-1,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Mg型.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  相似文献   
918.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深入研究丹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丹江流域水样采集与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及氢氧同位素的方法,分析丹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丹江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中游离子质量浓度及水化学类型变化频繁.流域水体均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溶解、离子交换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 Ca2+和Mg2+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等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农业活动是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和支流汇入影响是丹江干流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19.
李敬杰  连晟  王明国  张智印  张涛 《环境科学》2024,45(4):2067-2079
分析高原河流地表水中锶(Sr)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金沙江多曲河流域地表水为例,采集地表水样品23组,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该区地表水中Sr2+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识别主要离子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多曲河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Mg型.主成分分析揭示了影响多曲河水质演化的3个主成分因子,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是控制多曲河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ρ(Sr2+)超过0.40 mg·L-1的富Sr水点占样品总量的30.43%.区内分布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为多曲河流域Sr2+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Sr2+与Ca2+相关性较高,二者存在伴生...  相似文献   
920.
非活性菌丝体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琰  张利  俞耀庭 《环境科学》1998,19(3):62-65,74
从发酵工业选取9种废弃的菌丝体,考察其对水中Pb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其中半数菌丝体为Pb的最大吸附量接近或超过100mg/g干重,对林可链霉菌的吸附等温线和pH值、温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影响Pb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表明,该菌丝体对Pb的吸附量随pH降低而升高,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共存Cu^2+使Pb的吸附量降低,而共存Zn^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