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61篇
综合类   825篇
基础理论   34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and oxygen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phosphine in eutrophic lake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was accelerated under initial pH 1 or 12. Phosphine levels could reach maximum under initial pH 10. The contents of phosphine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lkali under pH 4–12. The rates of phosphin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from lake sediments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20°C was the most favorable temperat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Oxygen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matrix-bound phosphine. Matrix-bound phosphine concentrations in lake sediments were concluded to be dependent on a balance of natural generation and depletion processes.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se Circumstantiae, 2005, 25(5): 681–685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42.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3.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44.
湖泊综合治理,单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湖区周边的广大群众,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湖泊的治理和建设中去,湖泊治理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5.
自然条件下石羊河终闾湖泊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石羊河流域史前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自西汉开拓河西以后的两千多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石羊河流域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灌溉农田取代了天然绿洲,而且面积逐步扩大,农业用水急剧增加,猪野泽逐渐退缩成许多小湖,并于近代干涸。在假设人类活动(主要是灌溉)对水资源未加利用的条件下(理想状态),通过确定流域的水量收支和改进水量平衡模型,对石羊河流域现代自然条件下“终闾湖”的面积进行了模拟重建,得出现代终闾湖的面积至少应为580km。  相似文献   
46.
在长沙县百倍冲水库进行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利用库内长期荒芜的大片消落区种植黑麦草;荒山堤坝上种植扁穗牛鞭草、岸杂一号狗牙根、皇草、幼林间种植鸡脚草、拉丁鲁白三叶等饲草配套养鱼和防止水土流失、防淤减积试验获得成功。库内鲜鱼产量由种草前常年1000kg提高到7000~8000kg,泥砂淤积量每年减少0.516×104m3,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7.
武汉城市湖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东湖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湖泊——东湖,进行湖泊底积物及湖水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主要研究了湖水电导率(Ec)的变化趋势和湖泊底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等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武汉东湖已经开始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8.
天然沸石吸附技术防治暴雨径流氮磷污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介绍了滇池流域水污染现状,阐明了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了沸石优良的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在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的现场实验,指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体内DDT、BHC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肌肉中的DDT及其衍生物和BHC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分别给出含量范围.研究表明,鱼体肌肉中BHC的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δ>α>γ>β)与其在水和底泥中的含量顺序(α>γ>δ>β)略有不同.鱼体肌肉中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形式存在.两种农药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位于府河入淀口及村庄附近的水体、底泥及鱼体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BHC含量较高,与1975—1977年检测结果相比,鲫鱼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残留量下降了542%,BHC下降了869%.  相似文献   
50.
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年杞麓湖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双因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杞麓湖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BOD5和TN都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