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35篇 |
免费 | 505篇 |
国内免费 | 10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3篇 |
废物处理 | 43篇 |
环保管理 | 2259篇 |
综合类 | 4297篇 |
基础理论 | 1691篇 |
环境理论 | 53篇 |
污染及防治 | 389篇 |
评价与监测 | 502篇 |
社会与环境 | 1492篇 |
灾害及防治 | 3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81篇 |
2021年 | 320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354篇 |
2018年 | 325篇 |
2017年 | 481篇 |
2016年 | 490篇 |
2015年 | 453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682篇 |
2012年 | 576篇 |
2011年 | 756篇 |
2010年 | 508篇 |
2009年 | 531篇 |
2008年 | 470篇 |
2007年 | 650篇 |
2006年 | 538篇 |
2005年 | 445篇 |
2004年 | 371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286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2篇 |
1975年 | 12篇 |
197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土壤微生物决定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周转状况,其死生物物质在土壤有机碳(SOC)积累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缺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其死生物物质如何响应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的了解.为弥补这一知识缺口,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设置小麦-玉米周年轮作(CC)、临时草地与小麦种植交替(TG)和多年生草地(PG)这3个处理开展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基于数字PCR和微生物标志物氨基糖的检测技术,以探究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对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积累及其对土壤SOC封存贡献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驱动细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积累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土壤细菌群落丰度相比,真菌群落丰度受到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的强烈影响,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在3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处理下,土壤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均主导SOC积累,对SOC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78%、 58.36%和68.87%,呈现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真菌死生物物质C占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的比例均大于80%,说明其对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的绝对主导地位,且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除了加强就业指导之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沟通,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5.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清水塘地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对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及土地利用构想。 相似文献
147.
韶石古道是古代上京古道的一段。韶石山是唐宋以来的旅游胜地,岩洞、崖壁中遗留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岩庙、石寨、石刻石雕、岩画、岩棺墓等珍贵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148.
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调查研究了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浓度和分布,结果表明:(1)表层DO、NO-2、NO-3、NH+4、PO3-4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1.9、0.05、0.47、1.79、0.16μmol/dm3和1.31mg/L。(2)河流输入对沿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NH+4和COD,对PO3-4和NO-3的浓度影响不明显,海域总体为一贫营养盐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控制水化学要素的主要因子是河流的输入和由此导致了的生物旺发。 相似文献
149.
Land degradation is a consequence stemming from both natural processes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bases of analyzing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 the monetary estimating methods such as market value method and shadow enginee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nomic loss resulting from land deteri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loss in 1999 was 326.8l billion RMB Yuan, which accounted for 4.1% of GDP in the same year of China. If taking five items namely farmland conversion, soil erosion, salinization, decline in reservoir functions, and siltation in waterways and, comparing with that in 1992, the percentage of economic loss to GDP has increased by 1.5 in the only 7 years. 相似文献
150.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