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别以CuSO4和Cu(NO3)2为吸持质,研究了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在黄土中的等温吸持及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离子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没有明显影响;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随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其持有量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量及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随土壤浓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相同初始浓度条件下CuSO4较Cu(NO3)2会造成更大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二硝基苯酚和苯甲酸三种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中的吸附行为。讨论了DH值、离子强度和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吸附的影响。提出了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模型,吸附等温曲线可分解为两条分别代表离子和非离子形态的等温吸附曲线;其吸附行为可用双模式吸附理论来解释。在2,4-二硝基苯酚共存时,苯甲酸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量减小,证明竞争吸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3.
兰格缪尔等温式的适用性分析——以黄土吸持铜离子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不同土壤浓度条件下进行了黄土对铜离子的等温吸持实验(包括吸附与沉淀)。利用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时发现:黄土对铜离子的吸持结果在形式上仍可用传统的Langmuir等温式来描述,但式中的相关参数已经不再具有原来的物理意义。本文分析了Langmuir等温式在黄土对铜离子吸持时的适用性,指出其参数变化与铜离子的吸附关系不大,而与沉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05,14(5):719-72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45.
受西风控制的天山地区黄土广泛分布,是中亚重要的黄土分布区之一。这些陆相风成沉积物为研究中亚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本文选取天山北麓博乐地区一个厚为12.7 m的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磁化率、粒度指标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博乐黄土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是典型的风成沉积物,成壤作用很弱;(2)博乐黄土磁化率变化主要受控于风力强度;(3)剖面粒度的环境敏感粒级为31.7μm、31.7—282.5μm,分别可能代表风暴过后的浮尘堆积和风暴过程中风力近距离搬运的沉积物组分;(4)博乐黄土MIS(海洋氧同位素)3阶段记录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能与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和D-O事件对应,表明中纬度西风环流在传递北大西洋信号到东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6.
王继军  李慧  苏鑫  杜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87-1896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潜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可测变量及可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复杂关系。通过对吴起县、安塞县和宝塔区共建的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示范区、米脂县等3个典型区域所代表的黄土丘陵区及其各个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与运算,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外力作用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模式基本揭示了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相互耦合这一本质规律,但现状耦合模式并未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系统耦合效果较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对系统耦合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4和0.16,农业产业和农业资源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28,即农业资源没有很好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导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果不明显,存在着局部相悖的态势,潜伏了林草资源与其相关产业链网缺失现象。为此,需要强化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互动过程,特别要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促进林草资源的有效利用,促使系统耦合效果的不断提高,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与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这对于推动释光测年技术的进步和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黄土(以黄土高原为主),简要回顾了以多片法混合矿物热释光(TL)和红外释光(IRSL)测年技术为主的早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期)探索阶段的发展,重点阐述了以成熟的单片再生剂量(SAR)法石英光释光(OSL)技术和延长测年年限的多种方法并存为特征的目前(21世纪以来)研究进展。同时,系统论述了释光测年技术在晚更新世以来中国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如在年代标尺建立、粉尘堆积速率变化重建、地层对比与划分、轨道和亚轨道尺度气候演变与气候事件揭示等方面的应用。另外,也对将来中国黄土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调查川西高原大骨节病典型病区饮水水源类型和水化学特征,研究和探讨了病区不同流域、不同水源类型水的矿化度、PH值、腐植酸等与患病率的关系及病情与饮水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骨节病是诸多地质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饮水中的低矿化度、低总硬度、K++Na+、Ca2+、Mg2+、Cl-、SO24-、HCO3-等偏低...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高原风力场电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解决措施。为高原环境用风力发电电器设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原状黄土的反压饱和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水量是黄土液化特性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对原状黄土进行充分饱和是饱和黄土动三轴试验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以WF公司生产的WF12440型空心圆柱扭剪仪为实验平台,运用反压饱和法,对室内原状黄土进行了饱和试验研究。该仪器提供3种不同加压方式增加围压和反压(孔压),即手动加压、自动加压和线性持续加压,通过检测孔隙压力系数B值是否达到0.95以上来判断黄土是否完全饱和。试验表明,即便是初始饱和度较低的原状黄土,也可以采用反压饱和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孔压系数B值达到0.95以上,实现完全饱和,具体可以采用线性连续加压方式;初始压力差,即围压和反压之差一般可设为10 kPa,起始围压也设为10 kPa,太大或太小都会对试样造成破坏;如果孔压在1分钟内的变化值小于围压和反压之间压力差的5%,则认为孔压稳定,即可进行B值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