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3篇 |
免费 | 582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1篇 |
废物处理 | 18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982篇 |
基础理论 | 418篇 |
污染及防治 | 176篇 |
评价与监测 | 69篇 |
社会与环境 | 61篇 |
灾害及防治 | 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Most studies of social polygyny in birds have examined male provisio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number of feeding visits. This
may be misleading if males compensate for infrequent visits by bringing larger prey at each visit. We investigated nestling
provisioning in the socially polygynous great reed warbler, 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in south Central Sweden in 1996–1997. We collected data on rate of feeding visits, prey size and the amount of biomass delivered
by males and females. Males had lower rates of feeding visits and provided smaller prey to nestlings in secondary than in
monogamous and primary nests. Secondary females had higher rates of feeding visits and brought larger prey than monogamous
and primary females.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secondary females face a potential cost of polygyny through a lower rate of
male feeding, and that this cost was reinforced by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male provisioning rate (biomass h–1) at secondary nests. Secondary females compensated for the lack of male assistance by increasing their rate of feeding and
bringing larger prey. As a result, offspring in nests of secondary females received as much food as did those in nests of
primary females. Prey load size increased with the parent’s proportion of feeding visits, suggesting that parents use different
feeding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their amount of responsibility for nestling provisioning. We suggest that parents which tak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nestling feeding have to forage further away from the nest, and based on optimal-foraging theory,
they should then on average bring larger prey to their nest.
Received: 4 April 1999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2 October 1999 / Accepted: 23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132.
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评价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土样粒径、贮存条件和高温提取后离心延误时间3个影响因子对采用Bradford法测定GRSP含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土样粒径对易提取GRSP(EEG)的提取测定影响显著,过0.074 mm孔径筛土样中提取出的EEG含量高于过0.149、0.25、1 mm孔径筛的土样;总GRSP(TG)含量的测定结果对土样粒径的变化没有明显响应,测定TG含量可采用过1 mm孔径筛的土样。贮存条件影响EEG和TG含量的测定,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室温保存18个月条件下测得的EEG含量低于-20℃保存条件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室温保存条件下测得的EEG含量高于-20℃保存条件下;室温保存条件下3个有机质含量水平的土样TG含量均高于-20℃保存条件下。不同样品保存方式间3个有机质含量水平的土样EEG或TG含量差异均显著。为减小有机质降解等的影响,宜低温保存土样。提取后延误离心将导致EEG含量测定值降低,因此延误时间以控制在1 h之内为宜;离心延误2 h内不同延误时间之间测得的TG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3.
煤矸石风化物不同粒级中重金属镉含量及其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风化母岩进行多点取样,风化物筛分成>2 mm、2~0.25 mm和<0.25 mm等3个粒级,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母岩及其风化物不同粒级中Cd含量及其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母岩及其风化物中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页岩、泥岩及其风化物pH值7.2~8.6,但燃后泥岩pH值4.9.碳质页岩2~0.25 mm粒级风化物中Cd损失最多,为73.6%;<0.25 mm细粒级Cd损失较少,为17.0%,这与细颗粒的表面吸附作用有关;泥岩及其各粒级风化物Cd元素不易损失,其Cd含量变化也相对较小;但燃后泥岩风化物中的Cd较容易损失.煤矸石风化物各样品类型中的Cd均以残渣态为主,可还原态和弱酸可提取态所占比例次之,可氧化态所占比例最小.弱酸可提取态Cd在细颗粒风化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4.
黄泥土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样品,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重金属Cu2 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对于Cu2 的吸附,原土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粘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这与其游离氧化铁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 的专性吸附质量分数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少,而非专性吸附质量分数则相反。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总量小于原土,所以传统风干磨细的研究方法可能高估了土壤对铜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35.
天然沸石床处理受污染景观水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然沸石滤床对富营养化景观湖水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沸石滤床能有效地净化受污染的湖水,CODCr、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5.8%、95.0%、66.7%和78.0%,沸石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其作用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和生物硝化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对嘉兴市2015年5月1-31日10 nm-10 μm的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的气团聚类分型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气团下气溶胶数浓度和表面积浓度的日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嘉兴市主要受5类气团控制,分别为海洋性气团(Type1,31%)、局地气团(Type2,32%)、西南内陆气团(Type3,25%)、海陆混合气团(Type4,8%)以及西北内陆气团(Type5,4%).气团类型对核模态(10-20 nm)和粗模态(1.0-10 μm)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积聚模态(100-1000 nm)粒子,对爱根核模态(20-100 nm)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影响较小.不同类型气团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均为单峰型分布,但是谱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不同类型气团下表面积浓度的日变化多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07:00-09:00和17:00-21:00;气溶胶表面积浓度谱均为三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120-150 nm、500-700 nm和1.2-1.5 μm,Type5气团下的表面积峰值浓度最小,Type3气团下的表面积峰值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臭大量感官数据及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有序Logistic回归建立北京市水体发臭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多元线性回归法与有序Logistic回归法整体准确率相似(78%-80%),但发臭评价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更适合作为水体发臭回归方法进行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地表水发臭分级评价中,筛选确定了适合做水体发臭回归自变量的监测指标,发现溶解氧及氨氮起主要作用,对水体发臭贡献率约95%;有机类指标对解释水体发臭效果显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化学需氧量,由于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时间长、高锰酸盐指数多用于Ⅰ-Ⅲ类水体监测、化学需氧量是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建议采用化学需氧量为回归自变量;总磷不适合作为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臭回归自变量.对2012年北京市部分城市河道水体发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标准用于评价发臭程度与国家颁布的黑臭标准的评价结果吻合程度为95.6%,通过选取典型发臭水体进行分级评价,再次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8.
土体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土的物理性状变化,对于快速测定混合土体的力学参数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两种原始黏土及人工配制的五种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土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探讨混合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土粒密度、液限以及塑性指数随混合比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土的性质对混合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混合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和土粒密度按混合比例成比例的发生变化,随着混合土中膨润土百分含量的增加,其黏粒含量线性增加,粉粒含量线性减小,砂粒含量线性减小;混合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以非线性的方式随着混合土混合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混合土中含有膨润土的情况下,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9.
140.
某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电站库首右岸存在一个拉裂变形体,低线施工公路从陡峭拉裂变形体山坡下部通过。低线公路开挖完成后路堑边坡发生局部塌滑,于2003年5月在其上部形成浅层滑坡体(1000多方)。结合拉裂变形体的分析和治理工作,在统计分析大量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拉裂变形体是边坡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的复合应力场下快速却荷引起岩体的浅表生改造,形成如荷松动岩体,后期在低线公路祠室大爆破开挖施工、下部坡体切脚和基雨的影响下形成浅层滑坡体,并逐步向上扩展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