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425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1.
2001-2010年武汉市气象环境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利用2001-2010年武汉市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初步探讨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指数和与之有关的气象参数,如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速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气候因子对空气污染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SO2为例,对2009、2010年空气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与气象环境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利用回归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12.
广西大石围天坑中多环芳烃的大气传输与分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孔祥胜  祁士华  孙骞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2):4212-4219
选择典型的岩溶地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PUF-PAS)采集大石围天坑口部至地下河剖面空气样品,并进行了气象参数的观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至地下河空气中ΣPAHs浓度范围为33.76~150.86 ng·d-1,平均值80.36 ng·d-1,其中绝壁、底部和地下河浓度分别为67.17、85.36和101.67 ng·d-1;空气中PAHs以2~3环的菲、蒽、萘、芴4种为主,占87.97%.PHAs的源来自于大气传输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石围天坑空气中PAHs的富集与传输过程为:地表-绝壁-底部-地下河,且浓度随深度/长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西峰脚、天坑底部和地下河处,低分子量的PAHs菲、蒽、芴和荧蒽发生了分异作用.温度是影响天坑中PAHs大气传输、富集的主要因子,其次为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都是PAHs分异作用的主要因子,风速和风向为次要因子.总体上,天坑明显地展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冷陷阱效应"。  相似文献   
313.
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昼间的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利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IDS法)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在采暖期前期、采暖期与采暖期后期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与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从早上09:00开始,臭氧浓度明显上升,最高的小时臭氧浓度出现在午后,其中,交通区、工业区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较高。不同时间段臭氧总平均浓度依次为采暖期前期>采暖期后期>采暖期,不同时间段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14.
米埔湿地冬季鸟类对气象及生态质量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丽  陈晓翔 《生态环境》2011,20(5):824-828
为探讨气象及生态气象质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内鸟类变化的关系,文章以香港米埔湿地为例,利用米铺湿地1979—2009年留鸟人工观测数据、香港天文台公布气象数据和以2000—2009年4期等时间间距研究区的景观变化数据,分析湿地内留鸟数量对研究区气象及生态气象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湿地留鸟数量与温度和最低能见度时数相关性显著,与降水量和月均日照时数变化相关性较小;(2)5种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与同期鸟类数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留鸟与综合生态评价指数(ECAI)呈正相关。其中与水体指数(WDI)正相关系数最大,与土地利用退化指数(LDI)负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5;而与湿润指数(HI)和植被指数(VDI)相关性较小。研究表明,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变化幅度,对保护留鸟的生存空间,延续生物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5.
针对渤海西岸盐业生产中所遭受的暴雨、突发性的雷阵雨、大风(短时)、风暴潮、低温等气象灾害,阐述了其灾损评估的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影响原盐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各种因素,选取了其合适的气象灾害指标,并进行分级,确定了灾害的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灾损评估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16.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79-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79-2008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日趋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都呈增加趋势;各类灾害中,旱灾和霜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呈增加趋势,风雹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变化不大呈略微下降趋势,而1989-1998年段水灾严重。(2)旱灾成灾面积在总成灾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2),其次是水灾(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4),再次是风雹,而霜冻成灾面积最小。(3)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灾情华北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东北,再次是西北;水灾和旱灾的轻重程度往往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华中的水灾最严重,其次为华东、华南和西南;风雹灾情的轻重程度在我国的分布也有较强的区域性,华北、西北和东北是风雹的重灾区;霜冻分布各区域差异较小,西北和华中的灾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317.
北京市秋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对不同粒径段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的影响,2010年秋季在北京市采用空气动力学粒径仪对0.5 ~20 μm的大气颗粒物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形势和气团运动下,质量浓度谱分布差异明显.受到西北气流影响,在质量浓度较小的清洁天气,谱分布主要集中在粗粒径段(清洁天气).当天气以静稳为主,颗粒物质量浓度值中等偏高时,粗细粒径气溶胶分布中出现谱值相近的高峰(中等浑浊天气).在受到西南气流主要影响的高质量浓度的观测日中,细粒径气溶胶在谱分布中占主要地位(高浑浊天气).在相同气团影响的天气下,昼夜间质量浓度谱分布的谱型变化趋势一致.清洁天气保持了粗粒径段的单峰分布,中等浑浊和高浑浊天气呈双峰分布.清洁天气细粒径段谱值受光化学反应影响在日间略高于夜间.中等浑浊天气中质量浓度的谱值在夜间受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影响有显著增加.高浑浊天气下,昼夜温湿差别小,谱分布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18.
基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生计维度研究种植户对猕猴桃物候期内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的影响因素。物候期内气象灾害的感知对种植户适应能力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别生计资本对于种植户采取适应策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自然资本通过提升家庭生计基础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芽膨大期冻害适应策略;物质资本通过改善家庭生产物资形式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适应策略;金融资本通过拓宽家庭金融收入渠道等方式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芽膨大期冻害、高温日灼灾害适应策略;社会资本通过丰富家庭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资本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夏季干旱适应策略;人力资本则通过提升家庭整体教育质量并推动再生产能力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芽膨大期冻害与秋季连阴雨适应策略。最后,建议政府应通过提升种植户获取气象信息能力、加强举办农业培训等技能学习活动、完善农业组织建设等措施以提升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19.
基于GAM模型的四川盆地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四川盆地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对四川盆地18个城市2015—2016年国控环境监测站点和气象台站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四川盆地O_3污染愈发严重,高值污染区呈扩张态势,污染区主要位于盆地西部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内江一带和以广安为中心的周边区域.O_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110.70±41.52)μg·m~(-3)春季(95.24±41.23)μg·m~(-3)秋季(67.58±39.55)μg·m~(-3)冬季(47.17±41.15)μg·m~(-3).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发现O_3浓度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间均呈非线性关系,其中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以及气温对四川盆地O_3浓度影响较大,而风速、气压以及降水量对O_3浓度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构建GAM模型对四川盆地18个城市O_3污染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识别,并对2017年O_3浓度进行预测和检验,结果显示GAM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四川盆地各城市O_3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20.
2013—2016年珠海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珠海地区两个代表性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吉大站、斗门站)2013—2016年连续4年的逐时臭氧(O3)浓度监测资料和离两个国控站最近的基本气象站(珠海气象站、斗门气象站)同期逐时气象资料,综合应用统计分析、个例剖析、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研究了珠海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干季珠海市O3浓度最高且超标天数最多,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3的形成;②位于内陆的斗门站O3污染浓度、污染频率明显高于位于沿海的吉大站;③风场对珠海地区O3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东北风或偏北风风速为3~4 m·s-1时下风向珠海地区O3浓度最高;④10月O3重污染个例剖析表明,区域输送对珠海地区O3污染有重要影响.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影响珠海地区O3污染的气团来源中受广东中东部气流影响时污染最重,与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表明的该污染个例的污染潜在源区主要为广东中东部的东莞、广州增城、河源及以北地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