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4种典型PPCPs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兰君  王金花  朱鲁生  王军  赵祥 《环境科学》2016,37(4):1568-1575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评价典型PPCPs对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该试验以青皮蚕豆和大蒜为试验生物材料,分析强力霉素(DOX)、环丙沙星(CIP)、三氯卡班(TCC)和卡马西平(CBZ)在12.5~1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及微核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 DOX、CIP、TCC和CBZ分别作用于蚕豆根尖细胞时,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K1)1.67‰,差异显著(P0.05);微核指数均大于3.5,属于重度损伤;随染毒浓度的增大微核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 DOX、CIP、TCC和CBZ分别作用于大蒜根尖细胞时,产生微核数量较少,微核率均大于对照组(CK2)0.67‰,部分浓度组与CK2相比差异显著(P0.05),仅当CIP浓度为25、50、100 mg·L-1,TCC和CBZ浓度为25 mg·L-1时微核指数大于3.5;随染毒浓度的增大微核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供试化合物引起大蒜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均明显低于蚕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 4种化合物处理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产生的微核指数整体对比大小均为CIPCBZTCCDOX.研究显示,4种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均对蚕豆和大蒜根尖细胞造成了遗传损伤,对大蒜造成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蚕豆,4种化合物性质不同对两种植物产生的损伤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2.
以辽河流域12个不同断面的河水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断面的河水均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核突起和核碎裂。所有样点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根据采样点水质污染指数分析可知,福德店水质属重度污染,东辽河、条子河、红庙子水质属中度污染,招苏台河水质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3.
乐知  王沁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2):81-84,92
本文选择两种洗发水为研究对象,以松滋青皮豆为研究材料,通过试验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并结合生物量分析检测洗发水的毒性,结果表明:两种洗发水均能使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并且随着处理液的浓度上升,微核率也相应增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通过污染指数的分析表明,洗发水属于污染物,在极高浓度下具有非常强的致突变能力;生物量分析显示,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升高,蚕豆种子的生物量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低浓度处理液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综合分析得出,洗发水的安全性状况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4.
文章报道了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测试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等几种工业废水的遗传毒性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各排放口的废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毒性效应。并利用污染指数进行生物毒性等级的划分,从生物毒理学角度为行业污染源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16.
鱼血微核试验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某化工技改项目曾因超标排污引发跨地区厂群纠纷被责令停产整改,为考察该项目整改后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在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期间,采用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现场检测废水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Cr6+对鱼外周血红细胞有致突变作用,并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试验期间废水特征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未对生物监测塘中的鲤鱼和鲫鱼产生明显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与验收监测结果有可比性。证实了鱼血微核试验可用于长期监控敏感项目废水遗传毒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7.
亚硝基胍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发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诱变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发作用,以寻求较为简便的检测水体中污染物对遗传物质的损害程度及毒理效应的方法。试验以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亚硝基胍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亚硝基胍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从试验结果来看,微核测定法确是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一个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8.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10份矿尘样品、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15份真菌提取物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有10份矿尘、AFB_1和5种真菌提取物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对其中5~#矿尘、AFB_1和杂色曲霉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测定,显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具有诱变活性,这对当地的肿瘤发病率可能起重要作用。说明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研究环境诱变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9.
The process of a bioindication of genotoxic effects of complex mixtures on the environment using higher plants is very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n in situ indication of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polluted environment near Žilina city. For a more complex monitoring we used: the Tradescantia micronucleus (Trad-MCN) assay, the Tradescantia microspore test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abortivity of the pollen grains of native plant species.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micronuclei when using the Trad-MCN test in local of Dubeň. The Tradescantia pollen abortivity tes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abortive pollen grains between the exposed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using native plant species in the pollen abortivity test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of the two locations for the four following species during two consecutive years: Artemisia vulgaris, Melilotus albus, Trifolium pratense, Typha latifolia.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饲料中铜暴露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毒性作用,将1 080条罗非鱼幼鱼暴露于6个浓度梯度的高铜日粮中,通过60 d的暴露试验,测定罗非鱼血红细胞微核变化和组织中铜的蓄积.结果表明,铜在各组织中积累量的顺序依次为:肝脏>脾脏>肠道>鳃>肌肉,与对照组相比,其中肝脏、脾脏、肠道中铜的含量随着时间和日粮中铜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而鳃和肌肉中铜含量无显著差异;罗非鱼幼鱼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与日粮中铜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核异常率高于微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