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目的研究星用热缩套管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退化情况。方法利用钴源放射的γ射线模拟地球轨道粒子辐照环境,通过表面形貌分析、辐解气体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热缩套管力学性能退化的原因。结果辐照后热缩套管颜色变深,力学参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在最大辐照剂量下,材料断裂伸长率由414.3%下降为0.06%,拉伸强度由17.43 MPa下降为2.15 MPa,热缩套管原有力学性能几乎完全丧失。结论热缩套管主链出现断链现象,生成可挥发的CO2,CH4等气体,从而导致样品力学性能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112.
超声波预处理-生物降解复合工艺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誉霖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8):108-110,113
以超声辐照和生物降解复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泥,辐照30 min后,连续曝气4 h的污泥中COD去除率比未经辐照的污泥COD去除率增幅85.7%,除油率增幅为66.7%;超声辐照强度对含油污泥处理效果影响较大,输出电压从50 V增至250 V时,COD去除率从10%增至70%,除油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200 V左右时除油率最高达60%。  相似文献   
113.
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在废水初始pH为8~9、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21mg/L、饱和气体同时曝气同时超声的作用方式下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剂对氨氮去除过程的影响和氨氮的转化形态,提出了超声去除氨氮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溶液中的氨分子进入空化泡内进行高温热解反应最终转化成氮气和氢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4.
还原铁粉/紫外光体系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紫外杀菌灯(λmax=253.7nm,30W)照射下,添加还原铁粉的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脱色作用。当pH=3.5,铁粉投加量为2.0g/L时,20mg/L活性艳红X-3B溶液在光照180min后的脱色率为79%。脱色为动力学零级反应。染料溶液的pH、铁粉投加量、活性艳红初始浓度对脱色有影响。初步探讨了脱色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5.
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坚  王兴  黄坤 《环境技术》2004,22(3):27-29
介绍了水处理辐射技术的分类、处理机理及其特点;概括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微波解吸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数据对活性炭的升温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微波解吸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升温行为可分为2个阶段进行描述,微波解吸再生载乙醇活性炭的速度很快,1 min即可达到80%以上的脱附率,一般3~4 min后脱附率达90%以上,整个解吸过程所用的时间不到6 min.  相似文献   
117.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微波预辐射法和化学接枝法均可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 ,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接枝物的絮凝性能受接枝物的浓度 ,絮凝时间及溶液酸度的影响 ,且化学接枝法合成的接枝物絮凝性能优于微波预辐射法合成的接枝物。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 ,二者效果均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18.
铁基催化剂的微波水热处理对其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对共沉淀制备的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探讨了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优化;并对微波水热处理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对铁基催化剂前驱体进行微波水热处理,可提高其低温SCR脱硝性能,使其脱硝温度窗口向低温偏移;且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效果与催化剂中Fe/Ti摩尔比密切相关,Fe/Ti摩尔比越小,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越强;微波加热方式和微波辐射时间会影响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低温优化;在相同微波辐射时间条件下,当P30逐渐变为P80,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的促进作用降低;在P30条件下,微波辐射15min使铁基催化剂具有最佳低温SCR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铁,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以Cr(Ⅵ)为模拟污染物,中压汞灯作为光源,考察了不同投加量、不同pH值等条件下光照对纳米铁还原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铁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粒径约为7.6nm,呈球形,可在空气中自燃.在25℃、Cr(Ⅵ)浓度为20mg/L、pH=7±0.5,加入0.1g的纳米铁,光照60min后Cr(Ⅵ)的还原率达到62.3%,而无光照时Cr(Ⅵ)的还原率仅为27.6%,说明光照对Cr(Ⅵ)的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纳米铁投加量较大时,纳米铁对Cr(Ⅵ)的还原速率大于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反应液pH值对Cr(Ⅵ)还原速率的影响较光照对其产生的影响显著.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纳米铁中电荷可能在诱导下作受迫振荡,与吸附分子发生电荷传递是光照促进纳米铁还原Cr(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制备Fe-Ni-TiO2/AC粒子电极,应用于可见光助三维电极/电Fenton(Vis-3D/EF)光电催化体系中,以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可见光光电催化对RhB的协同降解.实验优化了Fe-Ni-TiO2/AC粒子电极的制备条件,并与活性炭粒子电极、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的光电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iO2浸渍液浓度为2g/L,Fe-Ni掺杂比为5:5,Fe:Ni:TiO2物质的量比为0.5:0.5:100的条件下制备的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表现出最优的光电催化性能,60min对RhB的去除率达92.58%,优于活性炭粒子电极和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自制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比在3D/EF体系对RhB的去除率提高29.46%,表现出明显的光催化和三维电极/电Fenton协同处理效果,协同指数为1.18,说明了自制粒子电极应用在Vis-3D/EF组合技术中,实现对RhB的可见光光电协同降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