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7篇 |
免费 | 18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24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51篇 |
综合类 | 224篇 |
基础理论 | 67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2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探析城市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特征,提出科学的火灾防控体系,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消防站与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运用SAVEE模型和迭代方程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引入区位-配置(L-A)模型,从不同目标情境优化消防站点布局。研究表明:火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合肥西站片区、政务区、科学城和东部新中心等区域;现有48座消防站对研究区内的POI覆盖效果较好,覆盖率为86.76%,而对NPP/VIIRS覆盖效果一般,覆盖率仅为55.94%,覆盖率在合肥市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仍有不足;基于最大化覆盖模型,规划新增44座消防站,明显提升5 min响应时间的覆盖率,可进一步夯实城市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分岔隧道火灾火源位置对临界风速的影响规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源位于分岔隧道分岔口前和分岔口后的火灾场景下的临界风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于分岔口后的主隧道时,临界风速明显大于火源位于分岔口前的临界风速;在一定范围热释放速率下,分岔隧道临界风速与热释放速率的1/3次方成正比;在分岔隧道模型中,相同热释放速...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民用机场消防指挥员决策能力,根据专家意见及相关规章、文件的规定,筛选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18项影响机场消防指挥员决策能力的要素,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运用SPSS 21.0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确定民用机场消防指挥员决策能力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构建民用机场消防指挥员决策能力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 17.0计算各变量的路径系数,进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人为打分方法确定权重的主观性。研究结果为分析民用机场消防指挥员决策能力提供更加准确、合理、可信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4.
以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5个自然村为调查采样点,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测定,分析砷暴露人群的砷暴露途径,估算各暴露途径(呼吸、饮水和食物)的暴露剂量及对总暴露的贡献率,探讨引发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最低有效暴露剂量。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村外,采暖季各村的烤火间和卧室空气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水和粮食未受燃煤砷污染。在采暖季,高砷煤燃烧污染的空气是人群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在非采暖季消化道砷暴露是各村的主要摄砷途径;表明消化道暴露对累积砷暴露的贡献不容忽视。结合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陕南病区引发燃煤型砷中毒的最低累积暴露剂量在1 712 mg左右。 相似文献
135.
为了研究火灾下钢筋混凝土(RC)简支梁的热力学性能,建立火灾高温下RC梁的数值分析模型,与火灾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对4根完全相同的RC梁进行不同受火试验,研究受火时间、混凝土高温爆裂及钢筋-混凝土黏结高温退化对RC梁截面温度场分布、钢筋应力与滑移量分布、残余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截面温度梯度随受火时间增长而扩大,底部角筋比其他纵筋升温均快;混凝土爆裂对直接受火面10 mm厚度范围内温度影响较为显著,角筋升温速率随受火时间增长而增大;底部纵筋应力随受火时间增长而下降,中筋的应力高于角筋;钢混界面滑移量随受火时间增长而增大,底部中筋的滑移量小于角筋;残余抗弯承载力随受火时间增长而线性减小;爆裂深度对残余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爆裂面积,跨中1/5跨长位置爆裂对残余抗弯承载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6.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1987年、2003年和2015年火干扰区域及其附近未受火干扰区域设置典型样地,基于树轮数据和调查数据重建历史直径结构,构建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呈正偏,高峰态分布。中度火干扰恢复15年后则呈现负偏、峰度值下降的趋势,而重度火干扰恢复15年后仍处于正偏高峰态分布,但随后趋向负偏,低峰态分布。(2)火干扰改变了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中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生长与上年冬季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火干扰强度增加,降水的抑制作用增强,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当年生长季(5—8月)、上年生长季(7—9月)和上年冬季(11—12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恢复期内树木生长-气候因子关系也有所差异。中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与生长季温度的关系由火干扰初期正相关转变为中期(恢复15年)负相关(p<0.05),与上年生长季降水的关系则转变为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上年冬季温度由恢复初期的负相关转变为后期(恢复31年)的正相关(p<0.05),与当年生长季降水转变为负相关(p<0.05)。在未来气候变暖和火干扰事件增加的趋势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趋向负偏、高峰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7.
为了合理设计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以晋牛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采空区进、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不同注氮量、注氮位置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氮量和注氮位置参数的变化,对氧化自燃带上界限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氧化自燃带的下界限影响比较显著;最合适的注氮位置应该在距离切顶线30 m左右,运用Origin软件得出注氮量与氧化自燃带宽度呈指数关系,由拟合式计算出最优注氮量为386 m3/h,此时氧化自燃带的宽度为31.5 m。 相似文献
138.
为探究迸溅熔珠着床后的热交换过程对其组织特征的影响,建立基于着床后高温迸溅熔珠的动态测温方法,从而揭示迸溅熔珠着床后引燃与否对其组织特征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燃可燃物的熔珠受火焰热反馈和铜氧化放热的共同作用,着床后其温度出现反复波动,延长迸溅熔珠的冷却凝固时间,组织呈等轴状;无法引燃可燃物的熔珠在可测范围内,短暂升温后降温速率持续上升,组织更易呈现树枝状或胞状。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认定电气故障电弧迸溅熔珠引发火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9.
基于隧道火灾不同横向火源位置的非对称卷吸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中心火源和偏置火源产生的烟气沿纵向最大温升变化规律,研究了顶棚下方近壁面区域内的不同温度分布,提出偏置火源纵向空间最大顶棚温升公式。结果表明:在壁面黏性作用下,沿纵向蔓延的烟气最高温度在顶棚下方呈现“温度边界层”分布;随着火源位置的偏移,下游出现偏置距离起主导作用影响温度衰减的区域,衰减速度相较于中心火源逐渐降低;火源下游近壁面最高温度位置逐渐远离顶棚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于排烟方式的设计以及空间通风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王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8):83-89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在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空间火灾特点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安全疏散系统、建筑自身防火能力、灭火能力、消防救援设施以及安全管理五大因素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了高层建筑火灾系统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序列和实际样本序列直接的灰色关联度,建立了系统的灰色关联矩阵,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及系统整体的风险等级。利用该模型对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教师公寓大楼的火灾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估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得到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科学数据,并进一步指出薄弱环节,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及日常安全管理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