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17篇 |
免费 | 1716篇 |
国内免费 | 35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30篇 |
废物处理 | 444篇 |
环保管理 | 4002篇 |
综合类 | 12988篇 |
基础理论 | 1965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902篇 |
评价与监测 | 232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472篇 |
2022年 | 731篇 |
2021年 | 871篇 |
2020年 | 966篇 |
2019年 | 695篇 |
2018年 | 567篇 |
2017年 | 879篇 |
2016年 | 976篇 |
2015年 | 1056篇 |
2014年 | 1143篇 |
2013年 | 1404篇 |
2012年 | 1625篇 |
2011年 | 1793篇 |
2010年 | 1253篇 |
2009年 | 1352篇 |
2008年 | 979篇 |
2007年 | 1534篇 |
2006年 | 1596篇 |
2005年 | 1351篇 |
2004年 | 1193篇 |
2003年 | 1194篇 |
2002年 | 995篇 |
2001年 | 842篇 |
2000年 | 762篇 |
1999年 | 719篇 |
1998年 | 486篇 |
1997年 | 418篇 |
1996年 | 308篇 |
1995年 | 276篇 |
1994年 | 231篇 |
1993年 | 223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1篇 |
1973年 | 13篇 |
1971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252.
煤层气区域开发环境影响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开发激励政策和规划的实施,使其区域化和商业化开发将逐步展开。煤层气区域开发有别于常规天然气,主要表现为井网密度大、疏水降压排采和加压集输。大量煤层排水可能污染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影响水生态、土壤侵蚀等;井网密度大意味着要建设更多的井场、道路、管线、集气压缩站等,则单位面积地表扰动大,导致景观生态破碎化和生态退化等;煤层气压缩机增压集输、其它油气田重型机械、增加的交通流量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压缩机燃气废气、煤层气放空、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针对煤层气开发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提出煤层气开发应以水平井为主减少地表扰动。我国水资源极度缺乏,对煤层排水应合理处置,淡水应考虑综合利用,高矿化度水应考虑回注地下。 相似文献
253.
A major bottleneck for data-based policy making is that data sources are collected, managed, and distributed b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residin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resulting in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e use of dispersed data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research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data sources, which means to ensure consistency in data interpretations, un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o respect legal regulations of privacy, ownership and copyright, and to enable easy dissemination of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EAMLESS integrated database on European agricultural systems. It contains data on cropping patterns, production, farm structural data, soil and climate conditions, curren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information. To arrive at one integrated database, a shared ontology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which facilitat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paper details this process, which can be re-used in other research projects for integrating data sources. 相似文献
254.
255.
长三角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结合相关行业统计数据和污染物排放因子,对2004年这两个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论如下: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2004年SO2、烟尘、NOX和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49.2×104t、21.1×104t、87.6×104t和13.7t。2004年江、浙、沪三地水泥行业共排放工艺粉尘76.2×104t,其中PM10为70.1×104t、PM2.5为45.9×104t,气态污染物SO2、NOX、CO和氟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2.4×104t、49.5×104t、247.9×104t和7.4×104t。并对长三角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污染控制问题提出一些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256.
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的环境行为及其毒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由于铬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和含铬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空气、土壤、水和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铬污染.对于铬污染,尤其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土壤系统铬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其中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铬的基础化学、土壤-植物系统中铬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铬的供给形态、浓度、植物种类等)以及该系统中铬的生态毒性,总结了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数据来评估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生态风险的方法,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7.
258.
浅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如何在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中提高工程分析质量的措施,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为例,在工艺流程或产污环节分析中,应重点突出与污染物排放有关的工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现有工程的污染物计算应结合监测和生产状况综合分析;以清洁生产审计的观点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对提出的污染物治理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59.
两级SBR工艺去除磷、氮及有机物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对比试验与机制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级SBR工艺分级除磷、去除有机物及脱氮的特性,分析了工艺的效能优势.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泥龄(除磷级5~7 d,脱氮级约50 d),可以将异养的PAOs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2个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在出水水质更优的情况下,系统的处理效率可比单级SBR提高1倍以上;两级SBR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有机负荷对硝化过程的冲击影响,在进水COD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其脱氮级(SBS2)具有稳定的硝化速率,且系统的最终出水可以容易并稳定地达到TP≤0.5 mg.L-1的国家标准;另外,两级SBR的脱氮级(SBS2)除具有优势的硝化菌种外,还能培养出适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异养菌,使其好氧硝化结束时COD浓度较单级SBR系统更低. 相似文献
260.
超高盐高磷废水磷酸盐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系统转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高盐高磷榨菜腌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以3%的盐度(以NaCl计,下同)废水启动反应器,通过两阶段盐度逐步提升法,在进水有机负荷(COD)0.45kg.(m3.d)-1,磷负荷(PO43--P)5.0 g.(m3.d)-1,DO 6 mg.L-1,水温30℃,且未排泥的条件下,成功构建了超高盐(7%盐度)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系统.通过该磷酸盐还原系统运行26个周期中,对磷平衡及污泥中磷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每日有41.8 mg.L-1的外源磷损失,而污泥中共有155 mg的内源磷通过磷形态转化以及磷酸盐还原途径损失,占外源磷损失量的14.2%,占系统磷损失总量的12.5%.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泥的磷形态主要以Org-P→NaOH85-P→HCl-P→NaOH-P→BD-P→H2O-P途径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