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91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926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通过接种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污泥,以无机高氨氮(110~130mg/L)废水为对象,研究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反应器上层与下层分别以沸石和聚氨酯海绵作为填料,启动两种填料高度比分别为2:3和3:2的1号和2号反应器,历时139d成功建立自养脱氮系统.结果表明,1号反应器最高总氮去除率达84.4%,2号最高总氮去除率达81.8%,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0.15,0.14kgN/(m3·d).进水未添加有机碳源时,2号△NO3--N/△NH4+-N一直稳定在特征值0.11附近,自养脱氮系统更为稳定.在添加有机碳源情况下,2个反应器总氮去除率都得到提升,△NO3--N/△NH4+-N也更为稳定.说明一定浓度的有机物能强化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脱氮性能.反冲洗稳定后,1号反应器出水NO3--N由未反冲洗前的17.61mg/L降低到10mg/L以下,说明适当的反冲洗可以有效恢复反应器运行,反冲洗与NOB抑制手段相结合能更好地维持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92.
双循环两相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强化脱氮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杨  黄勇  李勇 《环境工程》2005,23(2):69-71,55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 (BICT)生物处理工艺 ,采用人工配水在设定工况下对BICT工艺试验装置的脱氮过程和脱氮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BICT工艺脱氮机理为序列式硝化反硝化。独立生物膜法硝化区的设置 ,强化了系统的硝化能力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适宜条件下脱氮效率可达 80 %以上 ,出水TN <1 5mg L。  相似文献   
39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邻二硝基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长秀  王爱香 《环境工程》2005,23(6):61-61,70
研究发现,在盐酸介质中,痕量邻二硝基苯能灵敏地阻抑溴酸钾氧化甲基红褪色的反应。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邻二硝基苯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0.16μg,检测限为1.15×10-10gmL。用于环境水样中邻二硝基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94.
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产绿脓菌素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浓度达到5.0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裸甲藻而言,当其浓度增加至15.0mg.L-1时,裸甲藻的生长才开始受到较明显的抑制。8.0和15.0mg.L-1的绿脓菌素在实验初期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持久。对绿藻而言,即使浓度增加至15.0mg.L-1,绿藻的生长受其影响也很弱。本文首次探讨了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类物质可以选择性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5.
曲洋  张培玉  于德爽  郭沙沙  杨瑞霞 《环境科学》2010,31(10):2376-2384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应用于短程硝化系统的可行性.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将4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投入耐盐短程硝化污泥中,考察了其对含海水污水的SBR短程硝化系统的强化效果,并比较了强化系统与原系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强化系统的NO2--N最大积累量比原系统降低34.92%,而且到达NO2--N最大积累量的时间比原系统提前2h.强化系统的TN和COD在硝化段中后期持续降低,硝化结束时其TN和COD去除率比原系统高出15.24%和5.39%,NH4+-N去除率和亚硝化率比原系统高出6.85%和14.47%.强化系统的pH比原系统高0.46,而ORP低25.84mV.强化系统的性能提升是由强化菌的异养硝化作用和好氧反硝化作用引起的.当受到70%海水盐度冲击时,强化系统的稳定性高于原系统,强化菌的加入有效地抑制了系统从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转变的趋势.在强化系统与原系统运行的各阶段,强化菌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且随着系统排泥强化菌大量流失.本研究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应用于短程脱氮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6.
卫生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夏季N2O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现场监测了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夏季的N2O释放通量,并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卫生填埋场覆土后N2O释放通量(以N2O-N计)随垃圾填埋龄的增加而大幅降低,其均值(18.07 μg/(m2·h))为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5.57 μg/(m2·h))的3倍多. 垃圾填埋龄、覆土土质与结构及填埋场操作方式是影响填埋场N2O释放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均主要通过改变覆土的理化特性而影响N2O的释放. 采用多元线性逐次回归分析得到:卫生填埋场N2O与覆土含水率和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6,P<0.01);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N2O的释放通量与覆土含水率、碳氮比(w(C)/w(N))和w(NO3-)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9,P<0.01).   相似文献   
397.
为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采用开顶箱(OTC)法设置3个臭氧浓度处理,分别为对照CK、T1(100 nL.L-1臭氧)和T2(150 nL.L-1臭氧).以便携式土壤CO2通量观测仪测定不同臭氧浓度处理下的冬小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法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在本实验阶段内,CK、T1、T2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5.36±0.72)、(5.08±0.04)、(4.94±0.18)μmol.(m2.s)-1.CK和T2处理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臭氧浓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指数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水平(p0.05),CK、T1和T2处理的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72、1.58和1.5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K处理中土壤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8和0.890;T2处理中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为0.772.本研究表明,臭氧浓度升高未显著改变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速率,但臭氧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8.
何霞  赵彬  吕剑  何义亮  靳强  张文英 《环境科学》2007,28(6):1404-1408
研究了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 LY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Bacillus sp. LY是1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在NH+4-N浓度分别为40、80和120 mg/L 3种情况下,120 h反应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100%、85.7%、73.7%,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76.6%、53.4%、64.8%,在菌液初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NH+4-N浓度的增加,细菌的硝化速率以及脱氮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物浓度是影响Bacillus sp. LY脱氮性能的重要因素,低的有机物浓度会阻碍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中的有机物浓度会促进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使体系的脱氮效果达到最佳,高的有机物浓度并不能再次提升细菌的脱氮性能.在Bacillus sp. LY作用下,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生成氨氮,通过2条可能的途径转化为氮气.1条途径是氨氮先硝化生成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然后反硝化生成氮气.另1条途径是氨氮被氧化生成羟胺,然后脱氢生成氧化亚氮并进一步转化为氮气.这些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效生物脱氮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9.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过程中氧化亚氮(N2O)作为直接碳排放源,其大气升温效应较CO2高出265倍.因此,国际上对N2O排放机制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层出不穷.N2O产生源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主要涉及亚硝化(AOB)及其同步反硝化、常规异养反硝化(HDN)、同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和全程氨氧化(COMAMMOX)等生物途径,以及硝化过程中间产物NH2OH与NOH之非生物化学途径.常规硝化与反硝化(AOB+HDN)途径在正常运行工况下N2O排放量并不是很大,约只占进水TN负荷的1.3%;即使是HN-AD与COMAMMOX代谢过程,两者N2O产生量也不足TN负荷的0.5%.不可忽视的是AOB亚硝化及其同步反硝化,它们已被确认为是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过程中N2O排放的首要途径;AOB过程中间产物(NH2OH与NOH)非生物化学过程以及AOB反硝化生物过程(主途径)共同导致的N2...  相似文献   
400.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黄河高含沙量的特点,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颗粒物对氨氮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含量对水体的硝化速率存在着较显著的影响,颗粒物含量越高,硝化过程进行越快.其影响机制主要是:(1)水体颗粒物对氨氮存在吸附作用;(2)水体中颗粒物的含量影响体系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3)各种菌在固液两相生长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