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363篇
综合类   647篇
基础理论   100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47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781.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to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Regarding primary raw materials as the indicators, the industrial system has been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vergence among the indicators and the circular utilization mod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ssociation among industrial system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ustrial sub-systems is named as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in this paper. The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could completely utiLize and recycle the indicators shouM be increased and strengthened,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with complet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should also be constructe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 basing 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egarded as the indicators which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odstuff and crop straws which are used to produce food and articles for use, Like fertilizer, energy and papers etc.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s to increase the industrial systems that could utilize the products generated from crop straws, feces and other castoffs and transform the wastewater and other trucks into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s. It has also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foundation of circular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layou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application schemes. Sugges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of the next step have also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782.
双二元经济是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面临的根本约束条件。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双二元经济的形成逻辑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政府在建国初期所采取的赶超战略和改革开放后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是联系二者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博弈模型表明。在双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条件下。生态建设供给的博弈均衡应是由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进部门承担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生态建设成本。因此。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构建方向就应该是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建设者和生态建设收益者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这是保障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3.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推行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84.
研究1990—2004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变动情况。发现1993年上海人口分布变动出现拐点。1994年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明显活跃。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均GDP、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这三个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产生重要影响;上海人均GDP恰好为2000美元时,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明显活跃。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人口郊区化活跃形成对比。  相似文献   
785.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786.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与广东节约水平现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贯穿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包括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节约支撑能力、资源禀赋变化与弹性系数等4领域共51个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污、资源化等核心指标目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每年均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行政管理费用所占GDP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反映广东与其它地区的差异已经从数量的差异发展为结构性差异。GDP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出粗放型特征没有根本转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在制度支撑、科技支撑、教育支撑指标等方面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787.
市场经济中的安全工程专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市场经济背景和煤矿企业改革现状,阐明了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专业改革的迫切性和发展的方向,探讨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88.
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存在。这种差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增长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扩大地区贫富差距,阻碍区域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准确定位和疏导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县为单位,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89.
本文从国土开发、整治角度,阐述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以及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90.
"脱钩"评价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主要介绍西方研究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关系的“脱钩”理论的两种主流评价模式:IU曲线和总量研究。通过对它们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的进一步比较、分析,作乾提出从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需求两方面看,利用IU曲线评价“脱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该对总量研究的评价模式给予更多关注,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对可循环利用资源的需求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