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安全科学   336篇
废物处理   143篇
环保管理   445篇
综合类   1100篇
基础理论   18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31.
海洋石油污染处理方法优化配置及具体案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石油污染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类型,对海洋水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溢油成为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治理海洋污染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当今处理溢油使用的物理法、化学法、自然降解法、生物处理法、燃烧法等进行了介绍,详细考察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在限制条件下如何对各种选择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文章同时对"11.14"重大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用优化组合后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32.
Permeation of Cu(II)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a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containing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carrier dissolved in coconut oil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II), pH (in feed), H2SO4 (stripping) and D2EHPA (in membra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D2EHPA-coconutoil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High Cu(II)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flux from 4.1 × 10-9 to 8.9 × 10-9 mol/(m2·s) within the Cu(II) concentration range 7.8×10-4-78.6×10-4 mol/L at pH of 4.0 in the feed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in the membrane phase. Increase in H2SO4 concentration in strip solu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opper ions flux up to 0.25 mol/L H2SO4, providing a maximum flux of 7.4 × 10-9 mol/(m2·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u(II) transport are, pH of feed 4.0, 0.25 mol/L H2SO4 in strip phase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membrane) in 0.5 (m pore siz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membran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u(II) flux across the membran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to copper plating bath rinse solu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recovery of Cu(II). rane. It  相似文献   
933.
针对近年来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排放频繁超标的问题,对加油站已投用的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导致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排放超标的原因,通过数据模拟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提出解决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超标排放问题的技术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934.
通过系统的监测了解吉林地区采油厂原油含水率分析仪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为放射源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保护环境、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提供重要保障,为采油厂对辐射装置管理及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对吉林省不同工作环境下的5家采油厂的45台原油含水率分析仪的周围剂量当量进行现场监测,对涉及接触原油含水...  相似文献   
935.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重金属锌对海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依据曹妃甸油田群海域2010—2018年长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海域重金属锌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可能来源并提出减缓措施。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海水水质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平均含量2010年5月最高。2010年5月沉积物锌含量为(44.9±14.3)×10-6低于渤海表层沉积物锌含量背景值(67.6±17.0)×10-6。各期监测结果显示,油田区域未形成明显锌高值区。陆源排污、河流入海携带、航运、大气湿沉降等是研究海域重金属锌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36.
废润滑油絮凝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资源,而且是防治废润滑油污染、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有污染的传统酸-白土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提出了以絮凝为主的无污染再生新技术,重点考察了影响废润滑油脱色再生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絮凝剂用量为1.2%(体积分数)、搅拌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75℃、沉降温度为80℃、沉降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废润滑油絮凝脱色效果最佳.废润滑油经过絮凝脱色和白土精制后理化指标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接近该级别新油SC40的标准.  相似文献   
937.
采用热化学处理法对农业废物玉米秸秆和苹果渣进行处理,3种碱性物质Na2CO3、K2CO3和KOH作为催化剂,都能不同程度提高液化生物油收率、减少固体残渣收率.但碱性催化剂会降低气体收率,因而不适合作为以获得气体产物为目的的生物质气化试验的催化剂.就增加液化生物油收率方面而言,Na2CO3的催化效果最好,KOH催化效果次之,K2CO3的催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38.
比较研究了蓖麻油硫酸盐(SCOS)与普通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Tween 80(TW80)、Brij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对菲的增溶和洗脱作用.结果表明,菲表观溶解度与SCOS的浓度呈单一线性关系,SCOS微乳液对菲的增溶比SR=0.0314为最大,菲在微乳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em=4.44,大于菲在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mc).1:10土-水体系下,SCOS微乳液对菲污染土壤的清洗速率最快,清洗效率最高.SCOS有望成为土壤有机污染淋洗修复的增效试剂.  相似文献   
939.
张欣  施欣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6):164-168
船舶溢油事故等级评估是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受到溢油量、事故发生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属性分类问题.利用熵值法、关联度法和BP神经网络法3种目前常用的事故等级评估方法,对上海港1984─2003年发生的12起船舶溢油事故进行了危害等级判定,以期探索溢油事故等级合理量化评估技术方法.对比了3种方法在结果一致性、误差精度上的优劣性及实际适用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关联度法适用性较好,熵值法必须结合专家打分才能得到较好的判定结果;同时BP神经网络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比率较高,误差率较低,但存在建模成本高和对噪声较敏感的缺点.   相似文献   
940.
油田作业废水臭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作业废水(COD)高、难降解的特点,探讨了废水的pH、COD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油田作业废水COD去除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废水pH、废水的COD和臭氧投加量;当废水的COD为1064.0mg/L、pH为3.0、臭氧投加量为10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9.1%;臭氧化处理对低浓度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低于其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