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361篇
综合类   832篇
基础理论   18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271.
中国城市PM2.5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2015-2017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雾霾事件频发.采用2015-2017年全国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每小时监测数据,利用全域空间自相关法、自然正交函数和空间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空视角来揭示PM2.5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从全国范围内来看,PM2.5浓度均值逐年降低,降幅最高为夏季,最低为冬季,PM2.5浓度位于40~60 μg·m-3之间的城市降幅较大.PM2.5浓度年内表现为"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且各年PM2.5浓度达优良率不断提高.②细颗粒物污染改善程度最大的为德州,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改善程度居中.全国PM2.5污染范围逐年缩小,但新疆西部和冀鲁豫仍为高污染区,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低污染区.各区域污染的空间集聚逐年缩小.优良达标率在空间分布特征上无显著变化.③"大气十条"部分指标已完成,未来细颗粒物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仍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在防治空气污染方面,必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272.
以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解放溪流域高密度居民住宅区为例,针对不同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和雨峰系数的降雨情景,利用PCSWMM模型模拟该地区的雨洪情况,并运用模型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块,研究7种不同LID用地布局情景对研究区内涝节点的雨洪控制效果.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各LID用地布局情景会使节点的洪峰流量减小、积水时间减少、积水深度变小;植被浅沟措施和植被浅沟&绿色屋顶组合措施会使节点SS峰值浓度高于现状用地,其余布设情景下,SS峰值浓度均减小.LID措施对节点流量和水质的控制效果在低降雨重现期和长降雨历时的降雨情景下较为有效.在单个LID布设情景中,渗透铺装措施控制最佳,而组合LID布设情景中,渗透铺装&植被浅沟&绿色屋顶是最佳的组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城市居民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地方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73.
选用硫粉(S0)和黄铁矿粉(Fe S2)作为复合能源物质,以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脱水。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能源物质和接种物配比下的污泥脱水、沉降性能。结果表明:能源物质和接种物的合理配比为S0投量2 g/L、Fe S2投量6 g/L、接种物投量20%,在该投量下进行生物沥浸试验,污泥比阻由初始的3.35×1012m/kg降至3.90×1011m/kg,降幅达88.36%,污泥沉降率由68%升至78%;沥浸过程中污泥比阻、沉降率与p H值、ORP、Fe2+、Fe3+、总Fe和SO2-4质量浓度的变化同步,表明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改善是酸化、氧化和絮凝的协同作用所致;同时,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均在99%以上,表明生物沥浸还可高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274.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标记为LYC-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钩杆菌属(Ancylobacter sp.).同时,为探索菌株LYC-2的生长特性和最佳培养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接种量、温度、pH值3个因素对菌株LYC-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YC-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当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下同)时,该菌株在含100mg.L-1的丁草胺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培养5d后,可使丁草胺降解率达90.85%以上.  相似文献   
275.
构建湿地系统水力学参数的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力学参数对于其功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讨构建湿地主要水力学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描述构建湿地污染物去除的几类机理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连续完全混合反应器模型、Monod动力学模型、Ergun公式以及对流-弥散模型,分别导出了相应的构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水力学设计参数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设计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6.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生态浮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文章对生态浮床的生态功能、分类、应用等做出介绍,重点描述了浮床的结构和设计,并对生态浮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77.
沉床微生态控制体对水体TP及COD的去除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逆境,以个体沉床微生态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即通过控制其非生物和生物成分,局部构建以满足水生植物适生环境为核心的水体生态结构体,由个体到总体,以点带面,从而实现总体生态功能目标的恢复。此法融合了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自我设计理论,并突出人为干预的主导作用。通过沉床微生态控制体改善水质的正交试验,运用数量化理论分析方法,筛选出最佳组合为陶粒箱+页岩+金钱蒲+雨久花,在静态时TP的去除率可达到(76.6±1.17)%,COD的去除率达到(37.4±2.27)%;在动态时TP的去除率可达到(39.5±1.17)%,COD的去除率达到(16.03±1.41)%。其显著性与可靠性均达到95%以上,此结果可作为两种水体恢复应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8.
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脲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以垃圾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30℃,甲苯0.5mL,10%尿素1mL,0.1mol/LpH5.5柠檬酸钠缓冲液3mL,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分别为30℃和24h。优化后的的测定条件RSD小于0.82%,且测定值较传统方法提高30.48%~147.28%,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279.
通过对Baltur燃烧器温度控制器和电气控制原理的分析,提出智能数字温控器的设计方案,以便对电加热桶内油品进行数字温度调节和自动控制,提高Baltur燃烧器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0.
耐淋雨试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耐淋雨试验系统进行了介绍。设备研制中对试验系统的试验台升降及旋转系统、降雨强度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根据环境试验要求,指出了该试验设备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淋雨滴雨合一、受试面转换和温度调控等技术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途径。该试验系统研制成功,为考核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