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699篇
安全科学   403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1485篇
基础理论   40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368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321.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58 1).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中国投资率在35%~40%以上,且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因此中国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可转变为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的改进,因此,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可以在保持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2.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71,自引:14,他引:157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相似文献   
323.
为探索钢筋混凝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加固风险,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基础理论研究,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32个二级指标进行筛选,确立6个方面29个指标的改造加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结构特征和施工技术对改造加固风险具有影响;结构特征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强关联形成了隐性且重要的风险路径。基于关键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关联关系,对宝鸡市某U型厂房主体结构加固实例提出建议,为此类项目的改造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4.
介绍了一种在超限混凝土结构中取消伸缩缝或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新型施工方法——超限混凝土结构无缝法施工。论述无缝法施工的原理及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探讨UEA膨胀混凝土的配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无缝法施工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优点。  相似文献   
325.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温湿度场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易于开裂的特点,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温湿度场随龄期发展的分布情况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编制三维有限元程序,分析在外界温湿度变化以及不同养护条件下由混凝土内部温差和湿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和干燥收缩应力,从施工养护方法上探讨了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26.
如何通过科学的算法提前获取决定路网通达性的关键链路,即可支配链路,从而可通过各方面养护措施提高可支配链路的抗震能力,保证震后救援运输的顺利进行。提出可支配链路的相关概念,基于矩阵结构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并应用算例进行验证。通过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部分目标区域来进行震后救援路网的支配性链路计算,同时针对地震发生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医疗救援、火灾救援及紧急物资救援3方面的综合救援需求,获得该区域路网的可支配链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震后实际救援需求,将需求点扩展为多个需求点,能够进一步获得在多个需求点基础上的可支配链路。因此,利用矩阵结构获得可支配链路的方法,能够综合需求点数量和概率临界值的进一步调整,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27.
为准确预测地下采空区危险性,选用采空区结构的跨度、暴露面积、高度、埋深、矿柱尺寸布置等5个采空区危险度结构尺寸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采空区危险度粗糙集-逼近理想解排序法(RS-TOPSIS)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RS)中的粗糙依赖度,通过计算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间的粗糙依赖度得到指标权重。以40个采空区探测系统(CMS)实测采空区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单指标分类区间下限构造5个不同等级的典型采空区,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实现采空区危险度5级贴近度的分类,并辨识实测采空区危险度。研究结果表明,用为采空区群矿山建立的采空区危险度基于结构尺寸效应的RS-TOPSIS法,能够实现危险度5级分类辨识,辨识结果与采空区危险度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度为92.5%。  相似文献   
328.
为提高我国起重机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水平,用时变可靠性理论分析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以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为研究对象,时变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研究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载荷时变可靠性模型和抗力时变可靠性模型,建立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失效状态的时变可靠性数学模型。通过工程算例分析,揭示金属结构抗力随时间衰减与否对可靠度与失效概率的影响,得到不同金属结构抗力衰减系数下桥式起重机主梁金属结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探索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时变可靠性安全评估方法。对比金属结构抗力衰减系数分别为0.000 2和0.000 3时的分析结果,发现金属结构系统的可靠性随金属结构抗力衰减系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29.
事故树分析法在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PG(液化石油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之一,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机率大,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故对其火灾爆炸事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LPG储罐爆炸根据其发生机理分为化学爆炸(燃爆)和物理爆炸两种模式。本文通过对LPG储罐燃爆﹑物理爆炸两类事故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以LPG储罐燃爆、物理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其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得到了影响顶事件的各个最小割(径)集。通过计算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了影响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LPG储罐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0.
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规律理论与监测的研究对指导西北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完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FLAC计算模拟,重点研究了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基坑周边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铁车站站深基坑明挖施工时,现场监测是信息化安全施工的保证,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的复合围护方案作为车站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是合理的,土方分层开挖方式和钢支撑预应力施加是减少空间效应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桩身水平位移特别是桩顶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特性的直接反映,围护桩变形最大的地方为基坑中部到三分之二基坑深度处。基坑围护结构附近的地面隆起量明显小于基坑中部的隆起量,随着开挖深度增大,隆起量逐渐由基坑中部最大转变为两边大中间小的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