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1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4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301篇 |
综合类 | 1082篇 |
基础理论 | 258篇 |
污染及防治 | 155篇 |
评价与监测 | 1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67篇 |
灾害及防治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41.
为明确大辽河流域污染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建立“流域—控制单元—行政区”空间拓扑关系,对2019年大辽河流域国控断面水质情况、各控制单元内污染物入河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辽河流域2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逐月水质均能达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考核目标的占29%,超标污染物以COD、NH3-N为主,超标断面中,COD、NH3-N主要来源为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和分散式畜禽养殖,TP主要来源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源;2)2019年COD、NH3-N、TN、TP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59 195.5、3 115.5、18 229.7、538.3 t/a,从污染源贡献上看,总体呈现为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含林地、草地、耕地、城镇用地)污染源>工业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3)污染物入河量空间分布均呈现中部>西南部>东北部,其中控制单元C3、C6、C8、C11、C13、C15、C17是重点管控单元,以上重点管控单元中,COD、NH3-N、TN、TP污染物入河量贡献率分别为68%、73%、77%、72%;4)污染物入河量估算结果与通量模拟值之间误差均小于20%,可用于研究区范围内污染负荷估算。
相似文献42.
黄河水体沉积物对敌百虫和甲拌磷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敌百虫和甲拌磷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百虫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规律;敌百虫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甲拌磷的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ph值降低或离子强度增加使敌百虫和甲拌磷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程度明显减小.敌百虫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而甲拌磷则表现为表面吸附和在有机碳中的分配作用两种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43.
针对平原城市缓流河道普遍存在的季节性水质恶化问题,采用预氧化、微絮凝+高速过滤对天津市某缓流河道水体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具有处理周期长(>24 h)、过滤滤速高(平均为43.26 m·h-1)和出水效果好(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的特点。同时发现:单位面积滤柱的产水率呈“阶梯”下降趋势;高速过滤的堵塞特征曲线服从三次多项式分布;系统过滤历经增长期、稳定期和衰减期,其中增长期为3~4 h,稳定期约14 h,过滤系数λ为(0.020 1±0.001 3) cm-1(置信度P=95%),其可作为系统基本属性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44.
45.
为探讨新兴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原位洗脱技术对城市河流凉水河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于现场采集洗脱前后样品并设计室内静态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期间洗脱组和对照组上覆水中${{\rm{NH}}_4^ + }$ -N、${{\rm{NO}}_3^ - }$ -N、TN、${{\rm{PO}}_4^{3 - }}$ -P、TP浓度和释放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洗脱组释放第30天时,${{\rm{NH}}_4^ + }$ -N由底泥向上覆水中平均释放速率(−6.51±0.32) mg·(m2·d)−1,对应上覆水中${{\rm{NH}}_4^ + }$ -N平均浓度为0.5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89.4%;${{\rm{PO}}_4^{3 - }}$ -P和TP平均释放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78.1%和83.0%,上覆水中TP平均浓度为0.2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68.1%。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rm{NH}}_4^ +} $ -N、${{\rm{PO}}_4^{3 - }}$ -P释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有机氮、磷物质的削减和水-沉积物界面还原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6.
47.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3,35(7):1-15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luices and sea tide, the sluice-controlled coastal plain river w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both trophic state and salinity gradients, affecting the spatiotempor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DOM in the Haihe River, a representative sluice-controlled coastal plain river in Tianjin, China. A significant salinity gradient and four trophic sta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water body of the Haihe River. Two humic- and one protein-like substanc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DOM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combined with the parallel factor (PARAFAC) analysis.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showed that the salinit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abundance of chromophoric DOM (CDOM) but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fluorescenc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rophic state index (TSI) on the CDOM abundanc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DOM). In the water body with both salinity and trophic state gradients, TSI posed a greater influence than salinity on the CDOM abundance. Our results fill the research gap in spatiotemporal DOM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in water bodies with both salinity and trophic state gradients. These results are beneficial for clarifying the joint influence of saline intrusion and sluices on the DOM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quality in sluice-controlled coastal plain rivers. 相似文献
48.
结合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排放管稀释扩散规律及泥沙冲淤规律的研究,利用少运动相似理论,通过模型试验,从环境泥沙积在上管喷口上的最不利条件出发,分析喷口对泥沙的冲液规律,提出喷口冲淤临界速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适宜的上升管高度及喷口射流角度。 相似文献
49.
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修复受污染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行开发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 (SCBR)进行了修复受污染河水的试验 ,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对CODCr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温为 15~ 2 0℃ ,进水CODCr为 70~ 10 0mg/L ,进水氨氮为 8~ 2 0mg/L的条件下 ,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采用 1 0h时 ,SCBR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河水中的CODCr和氨氮 ,其中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 5 6 9% ,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 76 0 % .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长江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三峡、岳阳、武汉、九江和南京共计10个重点江段枯水期和丰水期表层水中19种多环芳烃(PAHs)及其15种衍生物(SPAHs)的分布和来源,评估了长江PAHs类污染的健康风险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长江表层水中∑PAHs、∑SPAHs平均浓度分别为(147.3±59.8)、(73.2±29.7) ng·L-1,检出率分别为82.9%、69.5%,其中2~3环(S)PAHs所占比例为79%.在SPAHs中,∑NPAHs(硝基取代PAHs)、∑MPAHs(甲基取代PAHs)、∑OPAHs(氧化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0±4.5)、(24.7±15.5)、(17.1±11.9) ng·L-1.根据分子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可知,长江重点江段PAHs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化石及液体燃料燃烧,S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和光化学转化,SPAHs及PAHs通过大气沉降汇入水体.采用毒性当量因子浓度计算对长江重点江段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具有致癌性PAHs的∑TEQBaP值(苯并芘毒性当量)较高,其中岳阳、武汉江段的BaP毒性当量浓度高于我国地表水规定阈值,应当高度重视长江流域PAHs在枯水期引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