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91.
以磷肥生产废弃物氟硅酸制备氟化铵溶液时副产的白碳黑为原料,以铝矾土为铝源,制备了晶化导向剂,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4A分子筛.考察了晶化导向剂加入量、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4A分子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晶化导向剂的加入量为7%(质量分数)、晶化温度为80℃、晶化时间为2 h时,制备的4A分子筛的钙交换容量(以CaCO_3计)为336 mg/g,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4A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92.
保护地番茄养分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施用不同复合肥料的条件下,对保护地蔬菜蕃茄对N、P、K养分的吸收利用及保护地条件下土壤的硝酸盐淋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的品种及施肥水平对番茄的产量影响不大,与CK相比番茄果实增产12..7%-18.4%;复合肥N、P养分的当季利用率不足10%,而K素的当季利用率也不超出25%,传统的大水漫灌条件,蔬菜保护地土壤硝酸盐的淋洗状态相当严重,并有可能造成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长期过量施肥及大小漫灌等措施是造成土壤养分累积、硝酸盐淋洗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593.
生物有机肥料对温室蔬菜硝酸盐和土壤盐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 3种有机肥料对温室苋菜、芹菜硝酸盐和土壤盐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用 3种有机肥料处理栽培的芹菜NO3- 含量平均值为 2 133mg/kg ,比用蔬菜专用肥 (对照 )的低 1617mg/kg ,其中施用大三元生物有机肥的芹菜NO3- 值最低 ,为 180 3mg/kg,比对照低 1947mg/kg。施用大三元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盐分 (EC)含量也最低 ,0~ 10cm耕层的盐分为 0 0 79S/m ,比对照低 0 0 2 4S/m ;10~ 2 0cm耕层的盐分为 0 0 5 5S/m ,比对照低 0 0 10S/m。  相似文献   
594.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重;广西、湖南、海南和江西4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不高,但近期有迅猛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59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客观评价“田力宝微生物肥料”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生物试验和植株养分吸收测定结果表明,田力宝能够为棉花生长提供少量磷素营养,但不能满足棉花全生育期生长的需要,本观察到田力宝的固氮微生物活性,其处理效果与施用复合肥料比较差异悬殊,与不施肥处理相当,不可能取代化肥使用.  相似文献   
596.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597.
基于氮肥企业退役地块土壤、地下水、土壤气和室内空气中氨氮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氨氮在各地块中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评估了氨氮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分析了氨挥发造成的刺激性异味风险和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氨氮迁移转化对附近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水质的污染风险.分析发现,4个地块中土壤和地下水氨氮含量均表现较强的变异性,土壤中氨氮最高浓度分别高达12700.00,2420.00,2920.00,2370.00mg/kg,地下水中氨氮最高值分别高达7550.00,5100.00,847.00,3760.00mg/L.在平面分布上,4个地块中土壤和地下水较高浓度氨氮均主要分布在生产区和污水处理区,在垂向分布上4个地块间存在差异,氮肥厂I的土壤以黏土为主,多数点位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氮肥厂II、III和IV的土壤以粉土/粉砂或粉土夹粉黏为主,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地块中,仅氮肥厂I在最保守条件下土壤中氨氮的最高危害熵(1.54)略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氮肥厂II和IV的土壤气和室内空气中检出氨浓度范围分别为≤ 9.88mg/m3和≤ 0.18mg/m3,对室内空气质量未产生不利影响.氮肥厂I和II紧邻河流监测井中的氨氮浓度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1.5mg/L)标准1.05~409.33倍,氮肥厂III和IV污染区地下水中氨氮浓度在至少4次监测结果中有轻微降低,且在下游监测井中发现硝态氮的积累.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块在现状条件下土壤和地下水氨氮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但地块地下水中氨氮是附近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环境的长期污染源,氨氮转化的硝态氮更易向下游迁移.建议今后处理氮肥企业退役地块氨氮污染时将其对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风险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