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48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19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182.
183.
184.
利用分布类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对山东主产区赤松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强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鲁东丘陵区的赤松种群生林一般表现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人工林则呈现均匀分布;在赤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出现了由幼苗→幼树→大中树扩散态势的一般规律,但鲁东丘陵区次生林由于受人为、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类型和聚散态势呈明显的多样化,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人工林则表现为聚集→扩散的独特态势。  相似文献   
185.
抚育间伐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育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经营措施,对林分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空间结构与格局影响的内在机制,以间伐和未间伐的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2个100 m×100 m样地并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在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方法将栓皮栎种群划分为幼树(2 cm≤DBH<5 cm)、小树(5 cm≤DBH<13 cm)和大树(DBH≥13 cm)3个生长阶段的基础上,分别采用Ripley’s K函数衍生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及不同生长阶段栓皮栎种群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别在0-16 m和0-33 m距离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而分别在大于16 m和33 m距离尺度内呈随机分布;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的株数比分别为8?741?699和261?1134?683,且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种群分别在0-14、1-16、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均匀或聚集分布,而在其他距离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之间仅在间伐样地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未间伐样地更大的距离尺度内有显著的关联性,如栓皮栎幼树和大树之间在6-38 m距离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抚育间伐一定程度上使得栓皮栎种群在更大距离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状态,并弱化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栓皮栎种群的关联性,这调整了栓皮栎种群空间竞争关系,有利于大径级林木个体的培育。该研究可以为开展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厌氧培养箱、气相色谱技术和MPN计数法,研究了甲胺磷和乙草胺在4种浓度(0 1、0 2、0 5和1 0mg·L-1)下对水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加甲胺磷后7d内刺激产甲烷菌种群的生长,数量增加0.2~44.1倍,每管的产甲烷量增加0.8~2.1倍,且刺激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加乙草胺后7d内,产甲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下降了50%~99%,每管的产甲烷量显著减少,且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甲胺磷和乙草胺逐渐降解,产甲烷菌数量又恢复至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87.
应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测定了乔木种群及其各立木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由于较低的灌木层多样性与较高的草本层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放牧影响、阳坡的干燥环境有关,可能是林草交错区固有的特点.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集群分布,但在其发育过程中显示了动态变化的特征,即在幼苗和小树阶段为集群分布,到了大树阶段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表6参32  相似文献   
188.
Abstract:  For 10 years I monitore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in seven protected areas in the Indian Himalayas. I also documented the indigenous uses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s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138 herbal healers (83 Tibetan healers and 55 Ayurvedic healers) residing in the buffer zone villages of these protected areas. To assess the population status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I sampled the 10 major habitat types in the protected areas. In all, I found 60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which 54 species occurred in the sampling plots. Twenty-two percent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were critically endangered, 16% were endangered, and 27% were vulnerable. Thirty-two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were endemic to the Himalayan region. The density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varied with protected areas. The Valley of Flowers protected area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The "moist" habitat type was richest in these species among all 10 habitat types sampled. Arnebia euchroma (Royle ex Benth.) Johnston and Ephedra gerardiana Wall. ex Stapf. were the most common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The indigenous groups of healers used these threatened species in curing about 45 different ailments. Based on my findings, I believe that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s, medicinal-plant conservation areas should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89.
我国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人口增长的不同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障碍,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人口增长方式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0.
丝栗栲种群生命过程及谱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丝栗栲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丝栗栲有2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丝栗栲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丝栗栲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