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7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4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3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176篇 |
综合类 | 1958篇 |
基础理论 | 1543篇 |
环境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119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篇 |
社会与环境 | 858篇 |
灾害及防治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317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323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15篇 |
2003年 | 170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10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为了实现土地的规划和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为规划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文章阐述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意义、内容及相关程序,同时也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积极推进及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现阶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2.
近10a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橡胶、茶园、咖啡和桉树等人工园林在云南省西南部西盟县大规模种植,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影响了种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西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修订了西盟县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西盟县的耕地、园地、水域和乡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西南部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林地和耕地转化为园地,而东北部表现在林地转化为耕地;(2)从时间上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10 a间净减少106.29×106元,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最高;(3)研究期内,只有食物生产服务有价值量的增加,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减少;(4)从空间上看,西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东北部和东南部高,西部、中部和东部低。力所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小幅度增加,其余乡镇均呈减少趋势。西盟县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整体生态效应下降。因此,西盟县的发展应该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园地,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3.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坡改梯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4.
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同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6):62-68
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要求部分农民与农村土地"人地分离",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了上述进程。理论分析表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不仅可能对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直接产生正负两种作用,还可能会通过非农就业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民的退地意愿。为了考察当前我国农民的农村土地退出意愿以及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对其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九县(市、区)62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地,且对不同的退出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利用上述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将农村承包地退出划分为"换工资收入"、"直接出售"和"被政府征用"三种具体方式,通过构建mvprobit模型,计量分析了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农业机械使用比例的提高会强化农民以承包地换养老保险等工资性收入的意愿,而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满意程度的提升,则会抑制其直接出售承包地或用之换养老保险等工资性收入的意愿。整体来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弃地进城"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非农就业是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退地意愿的中介变量,但它对退地意愿的作用不显著。成员非农就业较稳定的农户家庭,更愿意以一次性卖断(直接出售或被政府征用)的方式处置承包地。为了避免陷入"日韩陷阱",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市民化,需要实施农民的承包地退出制度,尽快为有意愿、有能力的进城农户彻底放弃农村土地提供制度出口。 相似文献
35.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小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1):98-10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效果较多的实践,通过文献归纳,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系数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Costanza和谢高地两大类,并将谢高地指标体系分为价值当量、价值系数和区域修正。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案例,运用Costanza价值系数、谢高地两个版本价值当量、两个版本价值系数的区域修正,分别核算了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并比较评价结果。研究得出Costanza价值系数应用于中国实践时评估结果显得偏低,谢高地2002版的价值当量和2002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结果最接近平均值,相对较为可取,2007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评估结果也较为接近均值但略低,2007版的价值当量评估结果总体偏高。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选取。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7.
38.
Skoulikidis T Vassiliou P Tsakona K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5,12(1):28-33
Goal and Scope In order to realize surface consolidation of Pentelic marble on the Acropolis monuments, we have collected the criteria that have to be fulfilled by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without side effects on the marbles (and other stones). When the exist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did 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criteria), we invented new ones.Methods The criteri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by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viewpoints,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on monuments, both in Greece and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which the various methods and materials were applied. Concerning our method of ‘Inversion of sulfation’, performed by spraying a K2CO3 solution, its concentr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were controlled in order to have a total inversion (certified by liquid crystals) of gypsum back to CaCO3. For the new material of ours, ‘Reinforced Lim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isadvantages of plain lime (low carbonation rate, low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CO3 formed, lack of carbonation in the bulk of lime), measurements of the rate of carbonation were performed in plain lime and in lime with a different CaCO3 concentration beforehand as well as in a different CO2 environments, using DTG and XRD to measure the rate of carbonation. The detachment (kg/cm2) of marble specimens stuck by lime in each case was also measured. A microscope was also used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grain in each case as well as ammonium citrate and thymolphthalein to certify the depth of carbonation in each case. Part of the work was communicated in an international congress.Results A table with the criteria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Pentelic marble surfaces (and other stones) was established. None of the employed methods and materials fulfilled the criteria. Only the ‘Inversion of gypsum ‘ and the ‘Reinforced Lime’ were adopted and applied to the Acropolis monuments and to other monuments in Greece and in several other countries.Recommendation and Outlook All criteria must be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monument surfaces. This is why we have already studied with the same procedures,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restoration, surface cleaning and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stimulates the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diminishes available agricultural land. Mono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urbanization any more, so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going to be promoted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land use change from 1992 to 2004 and discusses some evolvement views.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Nowadays the rising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land-use structur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ousehold economics is formulated drawn on Low’s model.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impact of the rising opportunity cost of on-farm on cropping structure is deduced in theory. And then, using statistic and survey data, tak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ssumes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e of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labor leads to less diversified cropp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