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37篇
综合类   340篇
基础理论   235篇
环境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62.
为分析和比较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及其不同频次合作关系构成的应急复杂组织网络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运用表征个体差异和关系强弱的改进模体分析方法,以中国和美国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为例,比较分析其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中美应急组织系统不同类型的应急主导和支持组织构成的主要合作模式具有同构性,但子图结构数量分布具有异构性;考虑个体间关系频次差异,中美应急组织网络基元合作模式具有形式同构但相对数量分布异构的特征;比较而言,美国合作网络为分布式、分权化和关系型基元构型,中国合作网络具有集中式、集权化和契约型基元特征。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64.
This research seeks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the interaction of meaningful work and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Existing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experiencing a sense of calling toward work makes the work domain particularly salient to employees compared to other life domains.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this idea, rooted in identity theory, to hypothesize that a sense of calling toward work diminishes the effect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work–family enrichment on employee's job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 test these ideas in two studies. First, we surveyed an alumni sample of 598 employees from various jobs, industries, and job levels. Then, in 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 we surveyed 327 employees using a time-lagged design. Calling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buffer 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conflict on job satisfaction in Study 2, but not Study 1. Calling did not buffer the effect of conflict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either study. However, both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alling attenuated (substituted for) 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 on job satisfaction. Study 1 supported the idea that calling attenuates the effect of enrichment on life satisfaction; however, this interactive effect was reversed in Study 2,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related to callings and career choices, as well as for the role of calling and work identity in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相似文献   
65.
赵雨迪 《环境与发展》2020,(2):203-204,206
我国的环境司法处于发展初期,有关环境纠纷的司法救济程序散落在不同的部门法中。为了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共环境利益,构建环境司法专门化势在必行,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保护法院进行专门化的环境审判过程中,出现环境诉讼保护对象的争议性、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承担的特殊性等问题亟待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特殊环境诉讼规则应运而生,虽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整体上构建环境司法体系的进程依然在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66.
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新型诉讼形式,准确把握其定义和定位至关重要。现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按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权化路径进行制度构建,其现行定义为特殊私益诉讼,现行定位为环境行政替代工具。这种定义与定位导致其与环境公益诉讼割裂,运行序位上优先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起国家机关角色错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相同,救济和保护的利益均为环境公益,其定义应回归公益诉讼本位;政府在环境公益保护上有着广泛的职权和手段,是环境公共治理的优先主体,仅在少数行政不能的情形下才有借助司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在定位上应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补充机制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作用。据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体系上应与既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置于同一诉讼系属统筹立法,在诉讼序位上应让位于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67.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逐渐增多,因此,环境公众开放日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开展监测类公众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68.
在政策支持和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可能会导致县级地区垃圾焚烧项目迅速增多,且带来潜在的环境监管压力和环境社会风险,需要给予持续的特别关注,并对地方做好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的指导。本文基于全国精细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产生量、网络舆情等数据,通过构建泰森多边形等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焚烧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识别及负荷率计算,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了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情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焚烧处理设施的负荷率和负面舆情比例,对31个省份环境社会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估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平衡解决“缺口大”和“吃不饱”问题,合理规划布局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二是聚焦负面舆情高发领域、区域,积极防范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环境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Solar geoengineering, which seeks to cool the planet by reflecting a small fraction of sunlight back into space,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as climate change remains unabated. Unlike mitigation, solar geoengineering could quickly and cheaply lower global temperatures. It is also imperfect.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main unpredictable, and its low cost and immediate effects may result in ‘moral hazard,’ potentially crowding out costly mitigation efforts. There is little understanding about how the public will respond to such tradeoffs. To address this, a 1000-subject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oll focused on solar geoengineering was conducted as part of the Cooperative Congressional Election Study (CCES) of the US electorate in October–November 2016. The importance that individuals place on solar geoengineering’s speed and cost predicts their support for it, but there is little to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concerns ab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support for its research and use. Acquiescence bias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ttitudes around solar geoengineering and moral hazard.  相似文献   
70.
关于渤海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渤海环境问题,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了大规模的渤海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该行动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存在如下问题:指导思想上带有传统环境管理痕迹,缺乏统一有效的权威领导机构,配套的政策法规的缺失,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此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对渤海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渤海环境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使渤海环境保护和教育的广泛参与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