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91.
ABSTRACT: A reach of the Pecos River, located in eastern New Mexico, was examined to evaluate losses of river flows due to evaporation, seepage, and transpiration.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losses along this reach is critical for determining how water rights are adjudicated for water users in the Pecos basin and interstate compact accounting. Water losses significantly impact flows through critical habitat for species protected unde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Daily losses of river flows were analyzed for the study reach that extends from immediately below the Pecos River confluence with Taiban Creek to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gage near Acme. Th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other processes including flood wave travel times and attenuation along with stream bank storage and returns. Th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using daily stream flow data from USGS gages located along the study reach. Empirical seasonal functions were developed to relate flow loss to the flow rate in the river. The functions were ultimately developed to provide a method for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iver flows on the available water supply.  相似文献   
292.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田间水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乌素沙地种植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与土壤水分之间联系紧密,为揭示春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运移关键过程,本文基于原位监测,利用Hydrus-1D建立模型研究毛乌素沙地的田间水分动态。结果发现:在包气带中,40 cm深以上土层水分受根系吸水和气象条件影响变化剧烈,50 cm深以下土层水分变化受地下水影响显著;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为31%,地下水对玉米生长的水分贡献总量为220.09 mm,占玉米耗水总量的37.9%;为了减少深层入渗,实现节水灌溉,在当前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可将每次的灌溉量减少为原水量的72%;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减少玉米对地下水的利用,并增大灌溉需求量,模拟发现,当平均地下水埋深下降至147 cm深时,玉米生长将不再利用地下水。研究成果可为毛乌素沙地的农田水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93.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具有相应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经验,从设备的选、用、养、修等诸多环节进行讨论,总结了设备管理"Ten Steps"法,为行业设备管理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294.
1951-2008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1951-2008年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将气候水分盈亏量表示为同期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差。最后,通过Kendall秩次相关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在-850~650 mm之间变化,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空间变化趋势;②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点中有97个站点的水分盈亏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8个站点的下降趋势能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③全区平均、海拉尔、长春、宽甸年际波动明显,多年平均值依次为-283.60、-427.25、-362.58、334.91 mm,四者的水分盈亏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最小值出现在5月,最大值出现在7-8月;④水分盈亏量存在周期结构性,偏高期、偏低期交替出现,全区平均、海拉尔、长春、宽甸的第一主周期依次为26、28、25、9 a,水分盈亏量还具有突变特征,全区平均在1999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长春在1958、1998年各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  相似文献   
295.
利用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4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FAO推荐的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近50 a来潜在年、 季参考蒸散量ET0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敏感分析计算了流域内不同区域典型气象站ET0对各气候要素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气候要素的多年相对变化定量探讨了导致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年ET0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亦即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上游祁连山区年ET0约568~700 mm,中游走廊平原约800~900 mm,下游的金塔、 鼎新一带约1 000 mm,额济纳地区则高达1 150 mm以上。各季节ET0亦呈北多南少特征,且ET0的年内分布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最少。近50 a来,黑河流域年、 季平均ET0整体呈减小趋势,但亦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上游ET0略有增加,而中下游以减小趋势为主。就年平均敏感系数而言,上游的托勒站和中游的高台站皆对相对湿度敏感性最强,而下游的额济纳旗对平均风速最为敏感。不同站点各季节/月ET0对气候要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风速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贡献则较小。  相似文献   
296.
东北地区参考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蒸散是水分运动过程中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一项。进行蒸散量变化的研究,对了解气候变化、探讨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参考蒸散量,分析了参考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这47 a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8℃/(10 a)的趋势递增,但是参考蒸散量总体上却以4.4 mm/(10 a)的速度递减。在地区分布上,三分之二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下降趋势,显著下降的地区集中在辽宁朝阳地区,三分之一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辽宁南部和吉林东部地区。对有关各气象因子分析表明,影响参考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相似文献   
297.
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为达到长期的质量保证,标准物质被y-泛用于测量仪器的校正、测量方法的评价或为材料赋值。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管理对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应如何正确管理与使用标准物质,探讨了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8.
50年长江源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璧  杨金虎  王润元  陆登荣 《生态环境》2010,19(11):2521-2528
基于长江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5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为5.685~13.047 mm,春夏季增幅较大;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0.240~0.248℃之间,增温率以秋冬季最大;最大蒸散呈增加趋势,年最大蒸散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5.073~5.366 mm,春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为0.013~0.020,冬季增幅最大,在10年周期时间频率附近,出现了6~8个干湿交替期,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偏湿期,在低频区,1998—2005年有偏干振荡;近50年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每10年在97.901~197.01 kg.hm-2之间,2001—2008年NPP较高。影响长江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299.
为了筛选出在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壁组织中最适内参基因,以不同浓度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三个软件对肌动蛋白(beta-actin, Actin)、核糖体蛋白5(ribosomal protein L5, RPL5)、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微管蛋白(β-tubulin, Tub)、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flavoprotein subunit A, SDHA)和组蛋白(Histone Cluster 1 H_2A Family Member A, HH_2A)这6个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6个内参基因的基因表达量由大到小为ActinGAPDHSDHAHH_2ATubRPL5,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到6种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ActinRPL5SDHATubHH_2AGAPDH,Ge Norm软件分析得出6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排名为SDHARPL5ActinTubHH_2AGAPDH,Normfinder分析的结果为ActinSDHARPL5TubHH_2AGAPDH。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双酚A诱导下双齿围沙蚕最优内参基因为Actin,不推荐GAPDH作为内参基因使用。推荐同时选取多对内参基因进行实验,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300.
选择位于广东小良的自然林、光裸地和森林恢复地3种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通过研究土壤137Cs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分析137Cs与SOC的关系,尝试运用137Cs法研究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侵蚀与土壤碳动态.结果显示,自然林为研究区土壤137Cs的背景点,其0~40cm土壤中的137Cs平均活度值为(0.99±0.28)Bq/kg,137Cs背景值为(448.1±56.3)Bq/m2,0~40cm的SOC储量为5.93kg/m2.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土壤中没有检出137Cs,表明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发生了严重的土壤侵蚀.自然林土壤137Cs深度分布形态为非指数衰减形态,137Cs浓度峰值出现在次表层.自然林的各土层137Cs活度与SOC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1).研究区137Cs含量的背景值很低.基于137Cs法计算研究区及相似地区的SOC侵蚀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