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3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341篇 |
综合类 | 682篇 |
基础理论 | 110篇 |
污染及防治 | 47篇 |
评价与监测 | 65篇 |
社会与环境 | 312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是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的大国之一,存在着多种尺度的区域发展差异。从中小尺工区域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有其影响,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相对落后的低谷地区。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于香港--珠江三角洲、上海-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三个经济隆起带之间,处于省际交界处。按照类型可以分为黄泛平原区、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东部经济低谷地区区位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交通可达性较差,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水平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崛起机制和途径,低谷地区发展呵以分为资源转换型、非国有经济推动型和外资推动型。建议国家修筑贯穿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降低沿海经济低谷地区设定标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特殊贫困地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2.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Bianfang Li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13,11(4):354-360
In this stud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efficiency of 31 regio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0.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while the diversity of every reg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igh efficiency appears in east regions lik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where the economy is developed, and regions like Jilin, Sichuan and Gansu in the midland and west show low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64.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即巢湖流域总体以及分区合肥市、六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4级,分区巢湖市为5级。研究表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我国城市地价评估模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城市地价产生地区差异的理论分析为依据,提出了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并以城市土地批租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地价评估模型。根据模型估测了我国517个城市1992年的地价水平,最后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未来走势展望。 相似文献
66.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7.
西电东送生态补偿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
西电东送南通道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开发过程导致电力输出地生态环境受损,但西电价格却尚未充分体现生态环境成本,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利益矛盾日益凸显,亟待生态补偿机制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协调.本文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视角出发,综合生态环境损失价值与恢复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对发电各环节的生态补偿进行了估算.输出地视角下,本文区分治理与否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结合已治理电容比例,计算生态补偿平均额度,并设计低、中、高三套补偿方案.其中,中方案为火电0.134元/kwh,水电0.019元/kwho输入地视角下,本文综合考虑了广东省的电源结构和排污所致边际损失,估算广东省环境收益(意愿支付的生态补偿上限)为0.39元/kwh.按照中方案,西电项目中广东省2010年需支付生态补偿费70.5亿元,而获得的生态环境收益则高达304.7亿元. 相似文献
68.
Dai Ming Qin Jian Dai Xie’er. Research Centre for Regional Urban Develop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 Faculty of Mathe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8,6(1):72-78
There is an obvious departure from the regional equilibrium of developmen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in Guangdo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effects of contra-geography-grads development". It is mainly because the upriver mountainous areas have been deeply stuck in industrialization delay and marginalization plights, so that nearly 40 million local people have conceived a dream to get rid of "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by speeding 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such industrialization efforts on a large scale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encountering the bottleneck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at strictly limits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any water system. As a solution,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called "the Local Area Quotas for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Pearl River" is put forward supposed to giv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to the righ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yielded by some areas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ding of IDQs. 相似文献
69.
山区发展与特色经济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山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其资源环境结构与产业结构作了对应分析,得出该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并采取经济区位商法,对本区众多资源进行了优势评价。根据其资源优势特点,指出恩施的优势在“山上”,应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使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由长期以来的一、二、三产业低位的传统排序逐步变为高层面的二、一、三的新排序。构建符合山区特色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0.
新时期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区域集群、区域竞争、区域创新、学习区域等新特征,给区域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域发展需要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同样需要创新。本文从新公共管理、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核心竞争力、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区域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