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0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24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2篇 |
废物处理 | 149篇 |
环保管理 | 489篇 |
综合类 | 3399篇 |
基础理论 | 513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6篇 |
评价与监测 | 55篇 |
社会与环境 | 193篇 |
灾害及防治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241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54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319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382篇 |
2012年 | 423篇 |
2011年 | 407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42.
采用Fenton氧化对采油废水进行研究,选取双氧水与二价铁离子的摩尔比、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进行了3因素3水平共15个实验点的实验。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及分析,建立了响应值与3个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方程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n(H2O2):n(Fe2+)=0.8,pH=3.0以及反应时间60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2.8%,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好,偏差仅为0.5%。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分析采油废水处理运行参数的准确性。优化工艺后的处理水质COD值完全满足油田废水达标排放的要求。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和质谱检索分析原油中的成分变化情况,证实Fenton方法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3.
含氮消毒副产物作为一类具有强“三致”作用的高毒性新兴消毒副产物,其生成和控制等相关问题是饮用水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有卤乙腈、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及卤乙酰胺,在总结这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机制和去除手段的基础上,针对其浓度低、极性强造成富集难、去除率低的瓶颈问题,分别从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及工艺优化组合方向提出了消除含氮消毒副产物问题的研究重点,展望了新型纳米功能材料耦合电化学技术处理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发展前景,为解决强“三致”作用的高毒性新兴含氮消毒副产物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以屠宰场废弃动物血液为原料,经高温干燥、粉碎为血粉,以此血粉为吸附剂,研究血粉添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溶液pH、吸附时间对废水中Cd2+吸附量与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5时,4 g血粉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镉离子溶液(100 mL)振荡吸附2 h后,溶液中剩余镉离子浓度为0.1 mg·L-1,Cd2+的去除率为99.3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镉排放限值0.1 mg·L-1;血粉对镉离子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决系数为0.999 7,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0.24 mg·g-1。为了使剩余Cd2+浓度达到更低(电镀废水排放标准),在吸附工艺上设计出2步吸附法,即第1次吸附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再将滤液加1 g血粉进行第2次吸附。结果表明,2步吸附法大大降低了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即经过第1步、第2步吸附后,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降至0.006 mg·L-1,达到或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对Cd2+的排放限值(0.05 mg·L-1)。这是常规吸附剂活性炭、石英砂、高岭土等所不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为废水去除Cd2+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5.
为探讨脉冲曝气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特性及其与脱氮效率的关系,研究了在脉冲曝气装置中曝气时间5 min及停曝时间10 min的条件下,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EPS与脱氮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脉冲曝气活性污泥LB-EPS的含量低于TB-EPS含量,且随着脉冲驯化的进行,EPS的含量持续增长。三维荧光图谱(3D-EEM)分析表明脉冲曝气的LB-EPS的色氨酸荧光峰产生红移,TB-EPS的色氨酸荧光强度增大,说明了脉冲曝气驯化过程导致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色氨酸蛋白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对比研究表明:脉冲曝气氨氮(NH4+-N)去除率在80%左右,与连续曝气相近;而总氮(TN)去除率在50%左右,高于连续曝气20%。脉冲曝气下,EPS对于脱氮有抑制作用,EPS与NH4+-N及TN的去除率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LB-EPS与TN去除率之间负相关;TB-EPS与NH4+-N去除率负相关且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46.
147.
为探讨污水深度处理和同步获取产油微藻的可行性,建立光生物反应器,应用微拟球藻去除污水和中水中的氮磷,并分析不同浓度的Fe3+和Zn2+离子对微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从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培养微藻获得富油生物质。结果表明,该藻对污水氮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可在13 d内,去除水体中96%的氨氮和94%的磷,同时化学需要氧量(COD)的去除率可达72.9%。在生活污水中培养至第16天,微藻的细胞密度可达4.55×106 cell/mL。Fe3+浓度对微拟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6 cell/mL。该研究以中水和生活污水为基质培养微拟球藻,同时获取微藻油脂,为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和能源的同步获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8.
猪场养殖废水是一类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性质复杂的废水,在传统厌氧处理中存在消化污泥流失及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中试规模外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实际废水,设计处理水量为1 m3·d−1,在HRT分别为8、5、3 d的3个阶段连续运行4个多月,考察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沼气产量、运行稳定性、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组件运行性能和清洗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期间ORP在−486~−545 mV;随着HRT缩短,有机负荷由0.5~1.88 kg·(m3·d)−1升高到5 kg·(m3·d)−1,沼气产量逐渐增大,产率为0.38~0.45 m3·kg−1。在整个运行过程中,VFA/ALK始终小于0.1,系统运行稳定。对TCOD、溶解性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4%~86%、48%~68%、7%~12.8%、4.6%~16.7%、5%,其中溶解性COD去除率占总COD去除率的55%左右。系统运行期间初始膜通量设定为5 L·(m2·h)−1,在HRT=8 d时,清洗周期为20 d,随后不断缩短,当HRT为3 d时,清洗周期仅为10 d。通过水冲洗与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缓解膜污染,进而恢复膜通量。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养殖废水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150.
以煤矸石酸浸液为原料,经过钛掺杂、聚合、熟化和浓缩干燥等过程,制备了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钛(PTAFC)。分别考察了钛投加量、pH、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PTAFC混凝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PTAFC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浊度、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钛铁摩尔比0.3、pH=1.5、聚合温度60 ℃、聚合时间3 h、常温熟化24 h时,所制得的PTAFC性能最佳;在投加量70 mg·L−1、pH=7、反应温度20 ℃、慢速搅拌速度40 r·min−1的混凝条件下,对自配水的浊度、COD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9.13%、37.25%和39.9%。PTAFC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浊度和总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对COD和氨氮有一定去除能力,污染物去除能力明显优于PAFC。上述研究成果对有效减少煤矸石的堆存量、拓宽煤矸石利用渠道,实现混凝剂的低成本、高效率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