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625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海岸带是重要海陆过渡带地貌单元与区域,兼受海陆动力双重作用与影响,包括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经历复杂的动力沉积、地貌演变及灾变过程。海岸带调查涉及学科交叉融合,调查要素相对独立与内容多学科交叉并存。我国曾分别于1960年、1981年和2003年组织开展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工作,调查获取了大量丰硕成果。当前海岸带调查与研究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亟需突破问题,包括:1)海岸带存在大范围“盲区”,浅水易陷、礁石养殖等区域难以到达,成为海岸带数据“空白区”、调查“禁区”;2)我国海岸带观测平台数量少、分布零散,未形成综合有效观测网,导致长时间序列、多源准同步调查数据缺乏,难以准确把握海岸带变化规律,破解资源环境有关问题;3)海岸带数据获取智能化程度低,严重阻碍制约有关对策及时有效性;4)海岸带不同学科协同调查、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发现海岸带科学问题。今后海岸带调查将在海岸带高分辨率过程数据、全覆盖无死角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技术,长时间序列综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陆海空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及快速智能决策,以及海岸带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2.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boilover were conducted in small scale rig at Universiti Teknologi PETRONAS (UTP), Malaysia and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The study at UTP was aimed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conducting tests at a smaller scale to simulate the boilover phenomenon. A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a novel laboratory scale rig was designed and built in order to obtain visual records of fuels' behaviour in a pool fire.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se studies is to develop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boilover pertaining to fires involving the contents of storage tanks. Fuel mixtures containing light and heavy components were burnt as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reproducing hot zone formation and boilover in a smaller scale and a safe environment. Boilover occurred after certain period of burning. It is found that thickness of the hot zone changed with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ime needed to start boilover increased when fuel thickness increase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fuel behaviour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as obtain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hot zone, the boiling of water layer and hence the boilover occurrence.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photographs recorded from the experiments, the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al rig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hot zon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boilover event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Such information are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towards boilover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63.
河岸带地下水和河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明显的补排关系,洪水事件是影响河岸带地下水水质波动的重要水文过程. 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河岸带地下水营养元素指标(特别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河岸带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其与洪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河岸滩区的农业开发存在明显的氮、磷下渗流失风险. 临近河岸的农耕旱作区,是河流与人工湿地之间一个特殊的氮污染物控制单元,对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氮迁移隔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人工湿地,农家粪作为底肥加入可能是磷下渗流失的重要源头,进入地下水中的磷顺着水力坡度还发生着显著的横向迁移,尤其在调水期横向迁移更加明显. 河岸滩区的开发类型及其耕作制度对地下水的硝氮含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鱼塘区,常年的土壤厌氧环境加重了氮的下渗迁移和积累;在荷塘区,春夏季节,土壤淹没呈厌氧环境,氮迁移和硝化作用显著,在秋冬季节,土壤呈好氧环境,氮硝化作用显著发生,全年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距离河岸50~200 m之间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强烈,是一个高效的微生物氮净化单元. 人工湿地施用的农家粪是有机物流失的重要源头,河岸滩区土壤质地呈沙性,渗透能力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在此区进行农业活动,尤其是人工湿地开发中大量施用肥料,容易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因灌溉而导致的下渗流失,进而污染地下水与河水,较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流失显得更为突出. 距离河道50~200 m的范围是重要的污染净化单元,为典型的滩区地下水-河流的水陆交错带. 该区域的合理保护,对于保护河流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4.
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对再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平  秦晶  王超 《环境科学》2011,32(4):1015-1019
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赤泥施入量对再生水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在再生水净化过程的作用,利用赤泥中富含钙、铁、铝等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特点,构建了室内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结果表明,赤泥最适施入质量分数为2.5%~5.0%,此时TP去除率为82%~76%,出水磷浓度约为0.22~0.29 mg/L,SRP/TP比值为74%~75%.当赤泥施入量为2.5%时,相比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的磷净化效率提高了4%,约为86%,出水磷浓度为0.17mg/L.这些结果表明赤泥可以适当比例直接掺混于河岸带的土壤中,这为其提高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5.
结合已开发区域的现状调查,对列表分析法在开发区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应用结果表明,列表分析法可充分体现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特点,精炼报告书的编制,同时能很好地指导开发区进一步的开发建设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66.
王猛  孙世群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51-155,167
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利用2003年-2008年的资源能源数据,通过回顾性评价研究方法,分析出新鲜水耗量是在正常消耗范围、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低于国家标准值、综合能耗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和控制SO2排放量的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合肥高新区今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7.
于伟华  刘鹏  龙超  陶为华 《环境科学》2011,32(9):2805-2809
采用固定床吸附法研究了三氯乙烯(TCE)、 1,2-二氯乙烷(DCE)和三氯甲烷(TCM)共3种氯代烃类蒸气在疏水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LC-1上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TCE、 DCE和TCM蒸气的初始浓度、 气体流速和吸附温度均会影响动态吸附过程,随着初始浓度、 气体流速和吸附温度的增大,穿透时间变短,传质区长度增大,其中气体流速的影响最大;采用半经验数学模型Yoon-Nelson模型对吸附穿透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相关性系数R2≥0.994.  相似文献   
168.
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先良 《环境科学》1993,14(5):32-38
通过室内淋滤实验,研究了酚,氰,砷,汞,铬在粉质轻亚粘土和中砂中的积累,运移规律:(1)土体对污染物质吸附净化均可分为强吸附阶段,饱和吸附阶段和吸附饱和阶段;(2)土体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净化强度与其粒度通常呈负相关;(3)酚,氰在包气带中降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挥发性与生物分解作用。证实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主要迁移形式为:H3AsO3,H2AsO3^-,CrO4^2,Hg(OH)^+,GgOHCL,同  相似文献   
169.
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以低陆生植物为主的高原清洁区,其气溶胶中正构烷烃δ^13C较轻,随碳数的增加,δ^13C较平平缓的曲线,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海滨清洁区,正构烷烃δ^13C分布亦为较平缓的英线,但δ^13C较前者稍重,为-28‰--27‰;人为污染严重的城市区,气溶胶正构烷烃δ^13C为-29‰--25‰,且随碳数的增加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0.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a series of papers on integrated scientific approaches presented at the San Feliu Euroconference on transdisciplinary coastal management research. Coastal management is a challenging area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papers provide a basis for ongoing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