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1.
基于关键区海温的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华南地区1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的气候资料、海温资料、历史灾情记录对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华南香蕉寒害指数与前人研究和历史灾情记录吻合,可以代表华南香蕉寒害的强弱。通过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华南冬季寒害的前期夏季海温关键区为(5°S~5°N,170°~120°W)、(50°~60°N,180°~140°W)、(20°~30°N,140°~110°W)、(30°~40°N,140°~150°E)、(40°~50°N,150°~170°E),关键区海温对华南冬季寒害影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利用逐步回归分析,以关键区海温为自变量建立了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其中1961-1990年的数据用于建模,1991-2004年数据用于模型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和预报准确率均高于88%,这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12.
海水混合和层化对叶绿素a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口海区、近岸浅水区、黄海冷水团海区和水深超过200m的陆架区等四个区域的定点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温度、盐度与叶绿素a垂直分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区,陆源径流与海水混合不充分,表层营养盐含量较高,表层叶绿素a含量高于中下水层。近岸浅水区的苏北近岸海水垂向没有温跃层和盐跃层,叶绿素a的垂向分布也均匀,东海西部沿岸出现逆温跃层和逆盐跃层,海水垂直混合不充分,叶绿素a含量(6.72mg/m^3)在10m深水域最高。黄海冷水团海区海水的垂直混合不充分,叶绿素a的垂直变化显著,高值区出现在温跃层下方(4.37mg/m^3)。水深超过200m的陆架区,温度的阶梯状结构、营养盐跃层、光照等因素共同导致整个水层叶绿素a含量普遍较低。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认为,海水的混合、温度和盐度的层化将影响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从而影响海水中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513.
黄海北部刺参繁殖的时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5~9月份对自然海区的亲参性腺指数、性腺基部直径、个体产卵数量及刺参浮游幼体出现期、浮游期、附着期进行了观测和试验,研究黄海北部海域刺参繁殖的时间特点.结果刺参于7月中旬、表层水温为20℃时进入产卵期,至9月中旬结束;在产卵期内,雄性群体排精较早且集中;雌性群体中体重m>200g个体产卵较早;雌体一次排卵最大排卵量Nmax=450×104;刺参浮游幼体出现期为7~9月份,幼体数量高峰形成时间为8月初,刺参浮游幼体以耳状幼体最为常见,幼体附着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附苗高峰期为8月上旬;刺参浮游幼体附着集中于中、上水层,以δ=3m水层最多.图6表3参4  相似文献   
514.
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填海是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海域空间改变成陆地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人类活动,它是当前我国海岸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围填海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系统收集了国内外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研究报道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①围填海对滨海地形地貌、湿地景观的影响研究;②围填海对近岸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③围填海对滨海湿地退化与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④围填海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⑤围填海对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影响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加强围填海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实施围填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补偿等国际围填海研究新趋势。针对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对集中连片围填海区域的长期累积效应研究、加强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影响过程及机理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在围填海海洋环境影响方面的综合研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15.
137Cs和210Pbex定年是确定近百年来浅层湖泊沉积物年代学框架的首选方法,然而,该方法在河口滩地及邻近海域沉积物断代中的适用性仍然不清。本文以渤海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采集了1929~1990年间四个不同成陆年限的淤成土泥芯,分析了137Cs和210Pbex活度及粒度的深度分布特征;结合已报道的邻近海域水下地形特征、沉积物特性、沉积构造等资料,讨论了黄河口泥沙沉积和三角洲形成的特点,评价了沉积物137Cs和210Pbex断代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是由入海口冲积扇不断向前推进而形成,具有快速且不均匀沉积的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137Cs是黄河三角洲和邻近海域沉积物断代可靠的示踪物,含137Cs的沉积物可被确定为1963年(或1954年)以来的沉积物。210Pb<...  相似文献   
516.
控制和削减入海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控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通过对2011年-2015年广东省主要入海污染监测统计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表明广东省主要入海排污口污染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入海河流污染入海量仍呈上升趋势,局部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同时探讨了当前广东海洋污染减排的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总量控制管理体系、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入海排污口减排效果、建立海陆统筹的海洋环保联动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17.
对渤海湾大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子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大气中海洋性细菌真菌,,总菌粒子沉降量及真菌/总菌百分比分别为1774.5、389.1、2163.6CFU/m^3和18.0。陆源性细菌,真菌,总菌粒子沉降量及真菌/总菌百分比为1377.94、440.6、1818.5CFU/m^3和24.2。海上大气中所含的海洋性微生物总量较大,仍有不少陆源性微生物。这意味着陆源污染和人群活动对近岸海区大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18.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脱盐机理与可利用价值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但冬季在渤海及黄海北部形成较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因其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盐度很低,可能成为解决这些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淡水资源。论文根据实地观测和室内不同盐度海水的实验分析,阐述了渤海海冰盐度变化和海水成冰脱盐过程,并采用二次成冰脱盐和离心脱盐等方法,分析了海冰经进一步人工淡化的可能性,探讨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9.
山东半岛北部海岛资源优势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基地,是人类以大陆为依托向海洋进军的支撑点。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北部海岛资源优势,讨论了海岛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20.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ummer in Macao,a coastal cit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 China.Morphology,size,elemental composition,and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energy dispersive X-ray(SEM/EDX)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Based on the morphologies of 5711 aerosol particles,they consist of soot(32%),mineral(17%),secondary(22%),and unknown fine particles(29%).The sizes of these particles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between 0.1 and 0.4 μm.Compositions of 202 mineral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SEM/EDX.Mineral particles wer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Si-rich,Ca-rich,and Na-rich.The compositions of typical mineral particles can indicate their sources in sampling location.For example,mineral particles,collected along the main street,were associated with trace amounts of heavy metals,such as Zn,Ti,Mn,Ba,Pb,and As.TEM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most Na-rich particles were aged sea salt particles(e.g.,Na2SO4 and NaNO3) which formed through heterogeneous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sea salt and acidic gases.Additionally,aging time of soot was short in Macao due to high humidity,high temperature,and high levels of sunlight in Macao.Most of soot and fine mineral dust particles were internally mixed with secondary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