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25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养分归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在土层浅薄且土被很不连续的我国喀斯特区域进行凋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研究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该区养分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分析了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的全年凋落物量、组成、月凋落物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与动态。结果表明,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大叶蚊母树(Distylium Sieb.e tZucc.)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3种原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342.16,4057.99和1834.36k·hm~,而圆叶乌桕(Sapium romndifolium Hemsl.)、八角枫似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和黄荆(Vitex negundoL.)3种次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3192.82,3284.26,2469.90kg.hm-2,除大叶蚊母树外,次生林年凋落物总量大于原生林。凋落物的组成中,叶凋落生物量均占总凋落物量的80%左右,甚至更高,而圆叶乌桕、八角枫和黄荆3种次生林群落的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百分比大于圆果化香、大叶蚊母树以及青檀3种原生林。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凋落物量的月动态一致,原生林呈“u”形曲线,而次生林则呈“w”形曲线。原生林和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养分归还量均为C〉N〉K〉P,且次生林的c、N、P养分的归还量大于原生林。  相似文献   
252.
侵染大豆的蚕豆萎蔫病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杭州市郊的大豆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S1,温室人工摩擦接种7科16种植物,S1能侵染其中的5科14种植物.S1能由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该分离物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d(25℃).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可提到大量球状病毒粒子,d为25~30nm.病毒外壳蛋白主要由两种亚基构成,Mr分别为44.7×103和21.9×103,病毒基因组由两条RNA分子组成,大小分别为6.2kb与3.8kb,Northernblot结果显示3.8kbRNA与BBWV2蚕豆分离物RNA2cDNA有明显杂交反应.病毒粒子电泳后产生相似于豇豆花叶病毒科的快、慢两个电泳型.琼脂双扩散试验中,S1和BBWV2均能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抗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且沉淀线互相融合,Western检测亦表明,此分离物的大小亚基均可与BBWV2抗血清反应.根据以上特性,S1分离物被鉴定为BBWV2.  相似文献   
253.
为了解京津冀区域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于2015年7月和10月及2016年1月和4月在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5个城市同步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使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OC、EC和SO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2.9~28.5、4.1~7.9和3.3~10.4μg·m~(-3),OC/EC和SOC/OC的比值分别为2.4~3.0和0.26~0.32.OC和EC的浓度呈现保定石家庄沧州天津北京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点.OC/EC的比值及OC和EC的相关性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这可能与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燃煤有关,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加剧了碳质气溶胶污染.冬季较高的SOC浓度主要与低温、气态前体物的增加以及频繁出现的逆温、小风和混合层高度降低等不利气象条件有关.京津冀区域碳质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具有空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254.
化工企业地震次生泄漏事故应急及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四川重灾区(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化工企业的实际调研,积累了一些工程实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震后化工企业次生泄漏情况及企业所采取的应急及无害化处理措施,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分析了企业在应急及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地震次生泄漏控制不足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泄漏扩散的控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为减少地震化工企业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5.
湿法破碎在废弃线路板资源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成及破碎特性,通过热重-红外分析热解实验等手段证实和研究了干法破碎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应用湿法破碎的解决方案。通过干、湿法破碎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各粒级湿法破碎的产率有所变化,主要是(-5+2)mm粗粒级及0·045mm以下微细粒级物料的产率都有明显的增多,但整体上来看并没有改变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最后,就差异存在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6.
为揭示森林土壤呼吸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tenuifoli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碳通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值,...  相似文献   
257.
针对某企业150 t转炉二次除尘系统烟气捕集效果不佳、布袋除尘器压差大、运行能耗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诊断,利用排查系统管网、实测压力和流量、分析风机特性等手段,找出了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实施改进措施,优化了150 t转炉二次除尘系统的运行方式,确保二次除尘效果并实现节能、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58.
为揭示不同初始氧化温度下浸水长焰煤的氧化自燃特性,利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实验手段以及M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氧化自燃规律,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阐述自由基变化特性。结合分子键能的变化,分析浸水条件下二次氧化的煤氧链式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0 ℃预氧化后,浸水风干长焰煤的还原性官能团甲基、亚甲基、羟基均高于原煤,而羰基、羧基低于原煤;与原煤相比,浸水风干后的煤预氧化温度在120 ℃时最大升温速率最高(0.036 9 ℃/s),表现出更强的自燃倾向性;MS模拟优化得出煤中各官能团在预氧化120 ℃时键能变化较大,结合热分析实验,确立预氧化后浸水风干煤体氧化自燃特性机制。  相似文献   
259.
环境雌激素污染与野生动物性别比例和繁殖密切相关,是人体生殖功能紊乱、发育异常、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等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造成的环境雌激素污染,采用重组酵母菌方法研究大连、沈阳、哈尔滨和天津的5个典型城市污水厂和再生水厂水处理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二级处理和再生水厂三级处理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效率。4个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紫外消毒工艺的污水厂出水的雌激素当量(EEQ)为0.5~1.5 ng·L~(-1)。再生水厂三级处理工艺的出水雌激素活性低于检测限(0.02 ng·L~(-1))。分级组分测试结果显示,污水雌激素活性主要由强极性组分和弱极性组分引起,紫外消毒后强极性组分雌激素活性升高。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率为46%~81%,紫外消毒的削减率为5.2%~22%。某再生水厂混凝、微滤和反渗透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率分别为63%、16%和98%。研究表明,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排水回用仍造成一定程度环境雌激素污染,三级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环境雌激素污染物削减率。  相似文献   
260.
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者和地理学家研究的热点。早期关于城市空间分布的理论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网络结构理论等,现在研究较热的是基于人类空间行为自组织演化的分形理论。我国著名地学家叶大年先生于2001年提出我国城市分布对称的思想,并将其系统整理为关于城市分布对称的学术思想。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为四川省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依据叶大年先生的城市分布对称理论,认为四川主要城市在地质构造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对称分布明显,且盆西平原城市在天然水系特征和陆路交通干线共同影响下呈格子状分布。针对当前四川省主要城市空间结构发育的不成熟,对成渝经济区影响下的四川城市空间分布形态重新进行空间构建,首次提出关于四川城市空间结构的“钻石模型”。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当前川内城市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分布对称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学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