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赵枫  王旭 《火灾科学》2012,21(3):153-158
利用静电感应原理,设计了使细水雾强制带电的感应荷电装置,进行了带电细水雾的灭火实验研究。为研究带电细水雾的灭火效率,在受限空间内,采用小尺度实验方法,通过改变电压的极性和大小、针-环状电极的半径及其距伞罩电极之间的距离,分析对灭火时间和热电偶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电细水雾比普通细水雾能更迅速地降低火焰温度、熄灭火焰,荷负电的细水雾比荷正电的细水雾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随着电压的增大、针-环状电极半径及两电极间距的减小,灭火效能提高,熄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72.
随着驾校考试手段的变化,大量电子、通信设备应用于考场,其雷击风险越来越高。做好驾校考场的雷电综合防护工程对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项目的防雷工程进行剖析,指出驾校雷电防护要点,就如何做好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采用避雷线进行直击雷防护,并运用接地、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进行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该工程经过5年夏季雷暴季节的考验,没有因雷击造成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3.
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的可燃性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浓度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粉尘浓度2种主要的检测方法即光散射法和电荷感应法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粉尘浓度检测电路,并通过粉尘风硐实验对其检测精度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荷感应式浓度传感器对金属粉尘的连续检测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74.
枯草芽孢杆菌D100和枯草芽孢菌TN179同为枯草芽孢杆菌Ki-2-132的两个不同菌株,具有明显的表型差异.它们的融合子D279兼有两亲本的遗传性状,能够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稳定遗传.但经过EMS处理后,即产生形状与各自亲本相似,且伴随菌落颜色、菌体形状和一些生理变化的分离物.从这些分离物的表型改变,得出了基因及连锁的一些遗传值息.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CO2倍增和KCl、NaCl对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K^+、Na^+水平和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mol/LNaOH可刺激中亚滨藜的生长,而同浓度的KCl则抑制,CO2倍增使植物株生长增强:  相似文献   
76.
对上海某医药厂污水站好氧池的活性污泥进行长期驯化,分离到1株能以二噁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T8.经生理生化、脂肪酸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黄黄色杆菌DT8(Xanthobacter flavus DT8).序批实验表明X.flavus DT8可于48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二噁烷,并可实现污染物的矿化.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该降解过程的细胞得率(以二噁烷计)为0.62 g.g-1,能量消耗系数(δe)为1.00,表明X.flavus DT8代谢二噁烷消耗的能量较少.研究不同温度、pH和营养条件对二噁烷降解的影响,发现二噁烷降解较适宜的温度和初始pH分别为34℃和7.0;在贫营养条件下,即无机盐培养基稀释100倍时,100 mg.L-1二噁烷于48 h的降解率达到65.6%.对X.flavus DT8降解二噁烷可能的诱导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X.flavus DT8对二噁烷的降解不需要经历诱导的过程.本研究揭示了X.flavus DT8直接代谢二噁烷的特性,为生物法净化含二噁烷废水及废气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双衬层填埋场电法渗漏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衬层填埋场采用电法进行渗漏检测时,漏洞电流大小、检测电极与防渗层之间的距离、介质的电阻率以及供电电极的位置皆可影响检测效果。分别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漏洞电流越大、检测电极距防渗层越近、供电电极与漏洞的水平距离越远,检测效果越好;而渗滤液污染导致的局部土壤电阻率变低,则使检测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78.
采用单轴压缩煤电荷感应信号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矿井煤在不同加载速度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电荷感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在加载初期即有电荷感应信号,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不断有电荷感应信号产生,且信号幅值不断增加,在应力峰值前后电荷感应信号最强,信号也最为丰富,煤样主破裂发生后仍有明显的电荷信号,但信号幅值较小;在煤样应力发生突变时有较强的电荷感应信号产生;抗压强度越高、冲击倾向性越强的煤样,电荷感应信号也越强,信号越丰富,持续时间越长;加载速度越大,所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越强。电荷感应信号与煤的变形破裂和煤样类型有一定关系,可以用电荷感应信号反映煤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79.
为认知星肋小环藻(硅藻)春季活动、滇池铜绿微囊藻(蓝藻)春夏大规模暴发的活动规律,通过确定生长温区后进行变温实验,分析低温对2种实验藻的生长影响,其结果为:小环藻的生长温度为9.5~15.0℃,微囊藻生长温度为15.0~31.0℃,生长高温将抑制2种藻的生长;15.5℃以上、9.0℃以下时小环藻停止生长,31.0℃以上、15.0℃以下时微囊藻停止生长;在15.5~17.5℃停止生长后用7.0~9.0℃处理一天后放回生长温度培养,小环藻恢复生长,在31.0~33.0℃停止生长后用7.0~14.0℃处理一天后放回生长温度培养,微囊藻恢复生长,表明特定低温可使处于高温休眠的藻恢复生长,即低温具有解除高温休眠的作用;诱导低温7.5~9.5℃、10.0~14.0℃时,星肋小环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低温诱导强度反相关,与诱导时间正相关;低温可解除高温休眠作用诱导藻生长,同样,高温也可解除藻的低温诱导作用。分析认为:星肋小环藻、铜绿微囊藻的低温诱导作用与植物春化作用一致,因此实验藻具有春化作用,其年活动规律为:经冬季低温诱导,处于休眠的实验藻春季恢复生长,夏季生长高温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秋季无诱导低温过程,铜绿微囊藻华可发生但不如春夏。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os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method is designed by taking rotor spe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is solved by 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 algorithm to generate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algorithm is that its optimal solu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initial positions and requirement of lesser number of control parameters, which leads to simple and robust MPPT algorithm than other algorithm. Furthermore, the hill climb search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sed MPPT algorithm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se are compar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algorithm. Simulations for MPPT control along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generator-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in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Three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each MPPT algorithm. All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under randomly selected wind as well as real wind speed configuration. Comparison of both numer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two different varying wind speed condition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ABC-based MPPT algorithm is superior than other two MPPT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