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shore of Lake Aral in Kazakhstan is a perfect area for studying the human adaptation strategy to past climate changes. New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gathered along the northern shores during the expedition of the INTAS project CLIMAN, is briefly presented. Changes in settlement activity during the Atlantic and Subboreal are related to lake level changes of the Aral Sea. A previ-ously proposed lake level maximum needs to be revised. In particular the lake level stand at 72/73 m, with an assumed age of 5000 BP is definitely refused. Based on the presented data the maximum lake level most probably never reached beyond 57/58 mean average sea level (masl). Furthermore the regression during the 15th–16th centuries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It may have been lower than the present day level. Thus the present desiccation of the Aral Sea is historically not unique, as a similar regression, probably induced by man as well, has occurred at least once during history. A readjustment of the water level is, therefore, possible at any time.  相似文献   
52.
青浦区城市化中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浦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文章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青浦区在城市化中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回归模型,探讨协调发展度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其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3.
应用灰色模型(G,M)预测软土路基沉降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软土路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以京珠高速公路灵山实验段沉降观测数据为例 ,建立了沉降量灰色预测模型 ,并与三点法、双曲线法的预测结果以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最后分析了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昆明红壤环境下酸沉降对二种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明红壤人工酸化后进行树木生长实验。发现昆明红壤的酸缓冲能力非常大。在 12 0meqH /Lsoil的酸添加处理区也没有发现树木生长的显著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加大酸添加强度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55.
基于1 km×1 km格网,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散度、核密度、空间耦合关联等方法,研究河西走廊山丹县1998—2015年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用地总面积扩张较快、空间分散化趋势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在1998—2008年间相比2008—2015年间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3个年份乡村聚落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干道路、渠系等线状地物沿线密集,外围区域稀疏,并以线状地物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3)1998—2008年乡村聚落分散度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趋于稳定,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走向零星分散,聚落“散、空、乱”现象普遍;4)乡村聚落与耕地和渠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K指数1998年以“人多地少型”为主,2008和2015年转向“人少地多型”和“人地协调型”;L指数总体表现为“渠系偏多型”和“聚落-渠系协调型”。水土资源是约束和限制绿洲人口和聚落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水-土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56.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求出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最后用理想点法耦合主客观权重求出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沉降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指标的云滴图,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可拓云矩阵,进而将综合权重向量与可拓云矩阵相乘得到综合确定度,根据综合确定度最大原则确定样本沉降风险等级。以昆明某地铁车站施工监测数据为例,用建立的可拓云模型对泥炭质土场地的沉降风险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明确了沉降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泥炭土场地上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及应急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预测桥梁桩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鉴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曲线在多级荷载作用下呈明显阶梯形基本特征,而常规沉降预测模型不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引入荷载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变形过程指数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沉降实测资料,运用指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指数模型能将架梁前期的观测数据纳入分析时间段内,其预测精度高,误差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进一步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值进行粗差分析及归类,给出了不同地基土层、不同荷载作用下参数β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8.
汤家法  王沁 《灾害学》2015,(1):87-91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2013年7月8-12日,北川县境内普降暴雨,引起地质灾害事件大面积爆发。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表明,县域内共有1 318个居民点受到各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点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并且所造成的危害严重。根据灾情普查数据,按乡镇单元提取了各自的灾害点数量、受威胁面积、受威胁户数、受威胁人数、受威胁财产以及防治费用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进行地质灾害灾情的综合评价,根据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对乡镇的灾情进行了排序。这个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乡镇之间的灾情差异,也为上一级政府进行诸如制定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决定防灾减灾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向等行政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59.
分析污水在生化过程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污泥沉降性能下降,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污泥的活性得到改善,从而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60.
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典型地质灾害之一.简要介绍了大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利用已有的资料对大庆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对其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大庆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国土资源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