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暴露(001)晶面的Bi2WO6纳米片,利用光还原法将Pt纳米颗粒负载于其表面.选择苯甲醇氧化和罗丹明B(RhB)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苯甲醇氧化实验中,Pt负载暴露001晶面的Bi2WO6样品的苯甲醇转化率为20.7%,约为未负载样品的2倍.在RhB降解实验中,Pt负载样品在光照40min后对RhB的矿化率可达81.1%,而未负载样品RhB矿化率仅为55.8%,表明Pt负载样品具有更优的降解速率和矿化能力.催化剂性能的提升归因于高能晶面暴露和Pt负载的协同作用.Pt纳米颗粒的负载作为助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同时提高了晶面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效率.  相似文献   
2.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use of engineer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 in industry and private households are leading to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AgNP in the environment.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AgNP is needed, but it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AgNP on the soil microbiome. He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gNP on soil microorganism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using a loamy soil and AgNP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1 to 1?mg?AgNP/kg soil. The short term effects of AgNP were, in general, limited. However, after one year of exposure to 0.01?mg?AgNP/k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quantified by extractable DNA; p?=?0.000) and bacterial ammonia oxidizers (quantified by amoA gene copy numbers; p?=?0.009). Furthermore, the tested AgNP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the leucine aminopeptidase activity (quantified by substrate turnover; p?=?0.014), and the abundance of nitrogen fixing microorganisms (quantified by nifH gene copy numbers; p?=?0.001). The results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with AgNO3 revealed predominantly stronger effects due to Ag+ ion release. Thus, the increasing toxicity of AgNP during the test period may reflect the long-term release of Ag+ ions. Nevertheless, eve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of AgNP caused disadvantages for the microbial soil community, especially for nitrogen cycling, and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e risks of releasing AgNP in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
黄磷尾气中单质磷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测定黄磷尾气中单质磷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好 ,操作快速、简便的特点 ,检测限 1μg 5mL ,摩尔吸光系数为 4 5× 10 4L mol·cm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8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二十年来全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 ,银的用途益发广泛 ,白银需求量迅猛增加 ,它不仅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 ,而且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走俏商品 ,全世界已连续九年需大于供 ,九年累计缺银 1 0亿盎司 ,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专家们预测 :到 1 998年底全世界库存的银锭消耗殆尽。我国前几年有 1 / 2 -1 / 3的白银靠进口 ,1 997年还进口白银 1 55吨。因而 ,银价剧烈上扬 ,从 1 996年的 4美元 /盎司 ,涨到 1 998年 2月份的 7.81美元 /盎司。与白银相反 ,近两年黄金供远过于求 ,1 997年全世界多出 3 93吨 ,故金价急剧下跌 ,从 1 996年的 3 87.87美元 /盎司 ,降到 1 998年 6月份的 2 87.9美元/盎司。由于银需求量增大 ,加之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景气 ,银产量不仅不能增长 ,而且反而下降。因而人们提出寻找能根据需要而生产的、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床 ,即独立银矿床。全世界有三大巨型成矿带 ,我国有四大银成矿区。这些成矿区带的核心是火山 -岩浆活动带。银成矿区带都受巨型或区域深大断裂带控制 ,独立银矿床多产于区域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独立银矿床的直接围岩可以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但是它们位于火山岩浆活动带中 ,而且以火山岩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内生作用中金与银既有共生的一面 ,又有分离的一面。其共生与分离受地球演化历史制约 ,受控于元素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亲和性 ,与岩浆起源、演化有关 ,受控于不同的基底建造和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中金与银的共生与分离可用Au/Ag比值大小来衡量 ,本文提出了根据Au、Ag的地壳克拉克值和工业品位对传统的Au/Ag比值进行校正的方法 ,校正后的Au/Ag比值可有助于矿床研究、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从含银的废催化剂中回收白银的一种新方法。采用氨浸A还原剂还原,浸出率98.5%,还原率99.9%,直接可获高纯度的银粉,金属银纯度可达99.9%。  相似文献   
7.
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Fe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a2S2O3体系为浸取剂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的方法,考察了浸出银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当浸取剂中FeC l3.6H2O质量浓度为35g/L、N a2S2O3.5H2O质量浓度为150g/L、pH为7、固液质量比为3∶10时,浸取剂可重复使用6次,胶片上银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浸取液中的银采用硼氢化钠还原回收,粗银粉配以熔剂高温熔炼可得到纯度达99.78%的银,银回收率达96.88%,回收银后的浸取液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慧婷  崔福义 《环境科学》2017,38(12):5229-5236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和连续流厌氧反应器,重点研究了长期暴露下纳米TiO_2在对厌氧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及其在颗粒污泥中的归趋.结果表明,短期急性暴露于150 mg·g-1(以VSS计)的纳米TiO_2尽管会暂时减缓产甲烷速率,但产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代谢产物总量不会明显受到影响,纳米TiO_2对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较低的急性毒性.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长期暴露可导致挥发性脂肪酸(VFAs)积累及生物气产量降低,产酸菌比产甲烷菌对纳米TiO_2的累积效应更加敏感,纳米TiO_2抑制机制可归因于"物理遮蔽"作用.出水中TiO_2的平均含量只有0.632 mg·L~(-1),绝大多数纳米TiO_2都被截留在了反应器中.FISH检测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有所变化,纳米TiO_2在反应器内的积累使得甲烷八叠球菌的丰度大幅增加了115.6%,其优势地位明显增强.长短期暴露试验的结果对比也说明,用短期暴露试验来说明纳米颗粒对厌氧体系的长期累积效应具有一定局限性,纳米TiO_2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负面影响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显现.本研究结果可为厌氧污水处理体系中纳米颗粒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及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新萍  赵方杰 《环境科学》2013,34(11):4495-4502
随着工程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这些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未知影响.植物是高等生物暴露于纳米颗粒的一条主要途径,工程纳米颗粒可能通过食物链使其在高营养水平生物中积累.植物与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已有的文献表明纳米颗粒能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并引起植物毒性,但纳米颗粒进入植物体内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关于植物吸收纳米颗粒的研究是在理想条件如水培实验下开展,并且集中在植物的种子发芽或是幼苗生长阶段.描述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和在植物体内分配的报道较少,而且这方面的机制没有阐述清楚.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关注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效应,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合成有序介孔碳负载纳米金粒子,并构筑有序介孔碳载金/L-赖氨酸/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介孔碳和介孔碳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表征自组装电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混合物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研制了一种基于有序介孔碳载金/L-赖氨酸/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电极分别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传感器.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浓度为1×10-6~8×10-4mol·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10-7mol·L-1、7×10-7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