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3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4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395篇 |
综合类 | 294篇 |
基础理论 | 260篇 |
环境理论 | 15篇 |
污染及防治 | 34篇 |
评价与监测 | 30篇 |
社会与环境 | 236篇 |
灾害及防治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7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Steven M. Albrech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1,3(4):323-341
Science,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have for several years been encountering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as well as scientific challenge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he normative basis of all sciences is pressurised from three sides: by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who claims more transparency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regarding factual or possible impacts of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rogress; by the industries, which try to speed up and intensify the industrialisation of knowledge; and by the public policies, which want to see the sciences engaged in ways to mitiga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undergoing a tremendous sea change both in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matters. Since the Brundtland Report in 1987 and accelerated after UNCED 1992, environmental policy has been struggling to become a groundbreaking new paradigm for the capacity of resolv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s well. Any successful attempt to alter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mental structures in policy-mak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 presupposes a renewed association of co-operation, deliber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Results from theory of democracy, stud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studie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 can be utilised for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22.
《Disasters》2000,24(2):173-180
Books reviewed:
Thomas Drabek, Disaster-induced Employee Evacuation
Hugh Brammer, Agricul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Bangladesh
Boris Porfiriev, Disaster Plan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Russia
Patrick Bracken and Celia Petty, eds, Rethinking the Trauma of War
R. Cohen and F. M. Deng, eds, The Forsaken People: Case Studies of the Internally Displaced
Tom Trier and Lars Funch Hansen, eds, Conflict and Forced Displacement in the Caucasus: Perspectives,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相似文献
Thomas Drabek, Disaster-induced Employee Evacuation
Hugh Brammer, Agricul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Bangladesh
Boris Porfiriev, Disaster Plan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Russia
Patrick Bracken and Celia Petty, eds, Rethinking the Trauma of War
R. Cohen and F. M. Deng, eds, The Forsaken People: Case Studies of the Internally Displaced
Tom Trier and Lars Funch Hansen, eds, Conflict and Forced Displacement in the Caucasus: Perspectives,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相似文献
23.
环境及环境科学的哲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层次上考察环境和环境科学有关问题,对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环境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主体活动赖于进行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的总和。环境哲学承认环境的价值因素,引入环境价值系统,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环境哲学将伦理观引入自然环境之中,倡导人类须规范其行为、尊重自然环境有其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环境哲学寻求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
影响中国碳排放绩效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熵值法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选择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主要指标,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分为7类区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分工特征是造成目前中国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高碳产业工艺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而经济结构对解释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贡献有限。北方地区高碳产品生产份额高且工艺水平相对低,能源消费中极高的煤炭比例加重了负面影响,造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低,特别是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高碳产业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其工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碳产品份额高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高碳产品份额虽然低于东部地区,但工艺水平也低,造成了其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由于各省历史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工角色等因素不同,且遵从经济宏观发展客观规律和经济区位理论,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中国其他区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经济和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制定的重点应放在提高高碳产业工艺水平方面。 相似文献
25.
基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s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ofWater Resources Use, ISSAWRU)构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论文围绕初始、优化和评价检验三个过程构建ISSAWRU;针对ISSAWRU构建中的指标信息重复和干扰问题,提出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指标体系的优化,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粗糙集耦合的评价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检验。以福建省为例,9 个设区市为研究单元,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状况、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由30 项指标组成的初始ISSAWRU,通过筛选得到由12 项指标构成的优化ISSAWRU,进而对这两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指标信息优化方案是可靠的;筛除重复和干扰指标信息,简化了繁杂的指标体系,降低了后续评价的计算复杂度,并且信息筛选后的优化ISSAWRU比初始ISSAWRU评价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定量风险评价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和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资料数据收集、危险辨识、失效频率分析、失效后果分析、风险计算、风险评价及建议和风险评价报告和结论。此外,提出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7.
重庆市特大旱灾的自然与社会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2006年的特大旱灾探讨了2006年的特大旱灾的特征,分析了2006年特大旱灾的形成自然机制和社会机制,并提出了今后重庆市抗御旱灾的策略。认为2006年的特大旱灾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叠加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自身易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8.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分室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2个典型草原群落——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碳素生物小循环,研究表明:①生长季禁牧的羊草草原植物分室碳素净固定量为165.50 gC.m-2,土壤分室碳素净排放量为174.36 gC.m-2,系统碳素净固定量为-8.86 gC.m-2,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植物分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也近于平衡状态;②生长季禁牧的大针茅草原植物分室碳素固定量为130.04 gC.m-2,土壤分室碳素净排放量为128.28 gC.m-2,系统碳素净固定量为1.76 gC.m-2,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植物分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在降水量大的年份以输入为主,在降水量小的年份近于平衡状态;③水热等生境条件较适宜的羊草草原碳素周转量比大针茅草原要大得多,水分是典型草原碳素循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传统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模型不具有可比性和普适性。在适当设定指标参照值cj0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对多项空气指标的规范值xj都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对多项空气指标皆普遍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该模型被应用于多个不同地区的不同组合指标的空气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用其它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用指标规范值表示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0.
陈丹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114-116,127
突发灾害事件的处置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对其予以健全和强化社会控制是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视角.本文从探讨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入手,重点解析突发灾害事件中如何进行社会控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社会控制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