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61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929篇
基础理论   231篇
污染及防治   249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991.
碳羟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采用掺杂技术制备碳羟磷灰石(CHAP),并用其作吸附剂去除水中的Cu^2+。考察了Cu^2+的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CHAP加入量及温度等因素对CHAP吸附Cu^2+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溶液pH6、搅拌1h后静置1h的条件下,用5g/L的CHAP处理Cu^2+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L的水溶液,Cu^2+去除率为99.30%。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992.
温度和离子强度对SDBS增溶菲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宝梁  李菱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6,25(6):697-700
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50℃)和离子强度(0.03,0.15和0.30 mol·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溶菲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增溶热力学,结果表明, SDBS对菲的增溶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增溶能力(Kmn,Kmc)减小,主要是由菲在水中溶解度增大所致;离子强度增大,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降低、胶团变大和菲的溶解度减小,导致SDBS对菲的增溶量和增溶能力增大.菲在SDBS单体/水和胶束/水的表观分配焓变分别为-21.08kJ·mol-1和-16.54 kJ·mol-1,因此,升高温度不利于菲在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分配作用;菲在水、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表观熔解热分别为35.16 kJ·mol-1,14.08 kJ·mol-1和18.62 kJ·mol-1,故温度升高菲在水、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溶解量增大.  相似文献   
993.
Arsenite oxidation by three types of manganese oxid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xidation of As(Ⅲ) by three types of manganese oxides and the effects ofpH, ion strength and tartaric acid on the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hemical analysis, equilibrium redox,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ree synthesized Mn oxide minerals, bimessite, cryptomelane, and hausmannite, which widely occur in soil and sediments, could actively oxidize As(Ⅲ) to As(Ⅴ). However, their ability in As(Ⅲ)-oxidation varied greatly depending on their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properties. Tunnel structured cryptomelane exhibited the highest ability of As (Ⅲ) oxidation, followed by the layer structured birnessite and the lower oxide hausmannite. The maximum amount of As (Ⅴ) produced by the oxidation was in the order (mmol/kg) of cryptomelane (824.2) 〉 bimessite (480.4) 〉 hausmannite (117.9), As pH increased from the very low value(pH 2.5), the amount of As(Ⅲ) oxidized by the tested Mn oxides was firstly decreased, then negatively peaked in pH 3.0 6.5, and eventually increased remarkably. Oxidation of As(Ⅲ) by the Mn oxides had a buffering effects on the pH variation in the solu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xidative reaction processes between As (Ⅲ) and biruessite(or cryptomelane) are as follows: (1) at lower pH condition: (MnO2)x+ H3AsO3 + 0.5H^+=0.5H2AsO4^- + 0.5HAsO4^2- +Mn〉^2+ (MnO2)x-1 + H2O; (2) at higher pH condition: (MnO2)x + H3AsO3 = 0.5H2AsO4^- + 0.5HAsO4^2- + 1.5H^+ + (MnO2)x-1. MnO. With increase of ion strength, the As(Ⅲ) oxidized by bimessite and cryptomelane decreased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on strength. However, ion strength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As (Ⅲ) oxidation by the hausmarmite. The presence of tartaric acid promoted oxidation of As(Ⅲ) by birnessite. As for cryptomelane and hansmannite, the same effect was obser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rtaric acid was below 4 mmol/L, otherwise the oxidized As(Ⅲ) decreased. These find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s geochemical cycling and controlling As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高氯酸对南方水果龙眼、芒果中的微量氟化物进行浸取,以柠檬酸钠-氯化钠-冰醋酸组成的总离子强度作缓冲剂(TISAB),控制溶液pH=5.5,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及标准曲线法测定了龙眼、芒果中微量氟。氟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6.1%,测定的结果表明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80%~3.9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5.
用差热分析(DTG-DT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EDS)等方法对谷壳的质量随温度上升而变化的情况、表面的官能团、表面形态及主要元素构成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谷壳对水溶液中Cu2 、pb2 的生物吸附作用.加热170℃时谷壳质量损失约6%,至170~290℃时质量损失约45%,至500℃时质量仅余约11%.在320℃、440℃分别有2个放热峰.谷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的吸收带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735 cm-1和1615 cm-1处的吸收峰为不同C=O的伸缩振动峰;1515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而1243 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1456 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1374 cm-1处是甲基的弯曲振动峰.SEM/EDS分析表明,谷壳表面粗糙,且主要由碳氧硅铝元素构成.结果表明,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Na 和Ca2 离子对吸附均有影响.谷壳对Cu2 、Pb2 的吸附在30min基本达到平衡,在pH为5左右吸附效果较好,Ca2 对吸附的影响比Na 严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大,且吸附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谷壳对Cu2 、Pb2 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6 mg·L-1、12.5mg·L-1.一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显著降低谷壳对另一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且pb2 对Cu2 的影响较Cu2 对pb2 的影响更严重.单一体系和混合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谷壳对单一体系中Cu2 、Pb2 的吸附能力分别大于对混合溶液中Cu2 、Pb2 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探讨光纤传感检测探头的原理,建立适应现场检测水中六价铬的方法。水中Cr6+与二苯基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光纤探头插入水样中进行测定。其检测浓度范围为0.04~1.0mg/L,最低检出限为0.04mg/L。采用光纤传感测定水中六价铬,为野外和在线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相对分子质量2 000~5 000的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作为无机纳滤膜处理主要含90Sr、137Cs、60Co放射性核素的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辅助药剂.重点考察了非放模拟废水的pH值及聚丙烯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锶、铯、钴等稳定核素截留率及膜通量的影响,并就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得到较优的试验条件为:pH值7~8,聚丙烯酸钠体积浓度不低于0.1%.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辅助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是可行的,对总β和总γ的净化率均达到95%左右,且可得到满意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大气环境氯离子沉降率和严酷度评价研究,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设备防腐蚀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主要利用干片法和银测试片法对海南某地区远海a点和近海b点3—6月大气中的氯离子沉降率和腐蚀速率进行研究.结果 干片法数据分析发现,每月b点氯离子沉降率高于a点,其平均温度低于a点,平均相对湿度高于a点.银片数据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艾士卡-离子色谱测定植物中含硫量的方法,该法利用植物样品与艾士卡试剂的混合灼烧,将植物中的硫转化为硫酸盐进行测定,再根据硫酸根的含量计算植物中含硫量。经验证,该方法检出限为0.01%,精密度为2.3%~3.9%,回收率为91.7%~104.3%,适用于植物中含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建立了KOH等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自来水中微量亚氯酸盐、氯酸盐及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以20.5 mmol/L KOH为淋洗液,流速1.0 mL/min,进样量50μL。结果表明,6种阴离子可在12分钟内检测完毕,各离子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0~0.999 9;检出限为0.05~7.00μg/L;精密度为0.61%~3.82%;回收率为97.6%~101.7%,能够满足饮用水中这些指标的定量需要,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