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9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3408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200篇
环保管理   620篇
综合类   5840篇
基础理论   2477篇
污染及防治   806篇
评价与监测   397篇
社会与环境   377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与土壤标准和背景值的比较分析了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通过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而说明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来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Cr、Ni、Cu、Zn和As质量分数均有超过土壤标准的现象。(2)Ni、Cu、Pb、Zn和Ag超过背景值10倍以上,受到了人为污染。(3)粗颗粒中西青区的Pb元素,津南区的Ni元素和Pb元素以及细颗粒中东丽区的Ca元素和Zn元素,西青区的Cu、Pb,津南区的Cr、Ni、Pb等元素达到显著污染级别;各区粗细颗粒中的Ag元素污染级别最高,有的为极强烈污染;这些元素是典型的人为污染元素。(4)粗颗粒中只有Ca和Ni污染级别有所增加,细颗粒中只有Na、Ni、As等3种元素的富集因子略有增加。所以,天津市土壤风沙尘的治理重在控制人为来源的Ni、Cu、Pb、Zn、Ag、Cr和Ca等高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952.
Density and extra-pair fertilizations in bir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Møller and Birkhead (1992, 1993) reported that extra-pair copulations (EPCs)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colonial than dispersed nesting birds.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published data to investigate how breeding density affects extra-pair fertilizations (EPFs). Within species EPFs appeared to increase with density: two of three studies on colonial breeders and six of eight on dispersed nesters showed increases in EPFs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However, comparisons among species (n?=?72) revealed no evidence that EPF frequencies correlated with (1) nesting dispersion, (2) local breeding density, or (3) breeding synchrony, even when each of these variables in turn was held constant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via contrast analyses. Methodological and biological reasons for the disparity betwee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EPCs and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es of EPF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53.
This study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exterior sources of lead dust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rior sources in the route of exposure of children. Benign field methods wer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otential and actual lead exposure problems. Utilising hand wipe and surface wipe techniques, hand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selected day care centr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New Orlean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oil lead is determined by location within the city. Private and public day care centres were selected from inner and outer city areas to estimate the extent of hand lead exposure. To measure and identify the extent of environmental lead exposure, hand wipes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playing outdoors. Results of preliminary findings show that outdoor lead dust is a more potent contaminant of hands than indoor lead dust. An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amount of lead on children's hands after playing outdoors and the lead content in the exterior dust and soil. Although two girls out of forty children had exceptionally high hand lead quantities after playing outdoors, in general, boys have higher hand lead levels than girls. The private inner-city day care centre had a severe contamination problem in its outdoor play area. By contrast, the outdoor play area of the public inner city day care centre is of such a high quality that the quantity of lead dust is independent of location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954.
沈阳市区大气颗粒物元素组分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采用美国安德逊五段冲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用中子活化法进行分析,获得43种元素质量浓度,并求得各种元素的质量中值直径和几何标准差。  相似文献   
955.
溶液中金属离子和pH对红壤吸附SO4^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溶液中金属离子和pH对红壤吸附SO_4~(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降低,红壤吸附SO_4~(2-)的量增加;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不同,红壤吸附SO_4~(2-)的量差异很大。其次序为Al~(3+)>Zn~(2+)>Na~+。实验结果也表明,当溶液中有Al~(3+)Zn~(2+)离子存在时吸附的SO_4~(2-)较有Na~+离子存在时吸附SO_4~(2-)难被水解吸下来。  相似文献   
956.
生物配体模型(BLM)同时考虑了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以及阳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BL)上的竞争对其毒性的影响,能成功预测水体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性.最近,BLM呈现出向土壤环境中拓展的趋势,发展能预测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性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正成为最新的国际研究热点.论文模拟土壤溶液,以土壤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Mg2+为例,通过单因素浓度控制-恒pH营养液培养-陆生植物根伸长抑制试验,定量探讨了不同浓度Mg2+存在下,铜离子(Cu2+)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的毒性.结果表明,Mg2+浓度升高显著减弱了Cu2+对小麦根的毒性,即呈现出保护效应.证实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存在阳离子对重金属植物毒性的保护效应,支持了BLM中阳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上存在竞争结合的假设,即BLM概念适用于陆生植物.定量分析表明,小麦根生长抑制的毒性效应指标EC50(以自由铜离子活度表示)与自由镁离子活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pEC50(Cu2+)=-0.36(Mg2+)+6.47(r2=0.9976),Mg2+对Cu2+毒性的影响强度可以通过该方程进行预测.论文积累了重金属铜对典型陆生受试植物小麦的毒性数据,探讨了t-BLM的构建方法学,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思路.联合了土壤理化性质、金属形态及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的t-BLM,将提供一个环境风险评价和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957.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饱和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该地区几个具代表性的环境功能区表层土(0~25cm)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正构烷烃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环境意义,比较了不同层次(亚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中这些化合物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以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亚层之间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均较为接近。正构烷烃以及甾、萜类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分析揭示,不同采样点之间正构烷烃的来源多样,中低分子量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的分解产物,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来源是一致的,且主要来源于石油烃污染。不同采样点表层土中饱和烃的来源及污染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市区、油田附近、经济开发区以及近郊区受石油源影响较重,北部山区污染较轻,且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降解。除个别采样点外,同一采样点不同亚层之间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污染源是一致的,主要来源由表层污染物往下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958.
应用工厂废弃物—铁屑做原料,探讨不同铁屑投加量对修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程度汞污染土壤的能力,并与修复水体汞污染作了对比;另外,首次将淋滤法与国际上新兴的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PRB技术结合,研究其修复土壤汞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废铁屑可很快去除水体中的汞,去除率可达93%;在铁屑存在下,能一定程度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在相同水体汞污染程度条件下,时间是影响土壤汞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在CaCl2淋洗液作用下的模拟PRB实验中,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同时淋洗液中汞质量浓度低于1μg·L-1。因此,用废铁屑能有效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且将淋滤法与PRB技术联用,与将铁屑直接撒入土壤中相比效果好得多,且不会引起后续的水体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59.
国家濒危植物永瓣藤分布的土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本文对永瓣藤分布区14个样地土壤样品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进行了检测分析,以期弄清该物种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其pH值的变化幅度为4.55~5.57,主要处于强酸性范围,适应幅度较窄。有机质与氮素非常丰富,相互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利于永瓣藤的生长与繁衍,但土壤中磷、钾素较为缺乏。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对永瓣藤的分布范围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60.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8 a对红壤丘陵坡地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保护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农作区>甜柿区>茶园区>湿地松区>干扰恢复区>恢复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产流主要发生于4-8月,降雨量和2.5~8.0 mm·h-1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恢复区和干扰恢复区呈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累积径流量增长缓慢;纯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与林木种类密切相关;农耕地由于土壤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累积径流量增长迅速.必须通过构建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防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