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698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374篇
综合类   1319篇
基础理论   1244篇
污染及防治   261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崇明东滩湿地干湿交替过程脲酶活性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刚  曹雪 《环境科学》2013,34(10):3810-3817
以典型滨海湿地——崇明东滩为原型区域,采集湿地沉积物及海水样品,通过土柱模拟方法(30、35、40℃),研究了半月潮(15d左右为周期的"大潮")与日潮(一个太阴日内出现的涨潮和落潮)水分生态过程沉积物脲酶(Urease)活性及溶解性有机氮(DON)与铵态氮(NH+4-N)含量等的变化,计算了Urease活性的表观温度敏感性系数(Q’10),旨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潮汐驱动下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沉积物Urease活性的变化规律.半月潮过程,干燥沉积物(1%~3%)淹水后,Urease活性迅速增加.随着沉积物变干,酶活性逐渐下降.Urease活性对沉积物水分变化的敏感性随干湿交替频次的增加而下降.日潮过程对Urease活性的影响较小.30、35、40℃下,酶活性分别为(0.067±0.018)、(0.143±0.027)、(0.028±0.011)g·(10 g·h)-1.相比较而言,半月潮过程Urease活性明显低于日潮过程.这表明,干湿交替显著降低了沉积物Urease活性(30、35℃).半月潮过程中,沉积物Urease活性Q’10的最高值出现在35~40℃,而日潮过程中出现在30~35℃.因此,干湿交替可能增高了Urease活性Q’10的温度响应范围.此外,半月潮过程中,Urease活性主导着沉积物NH+4-N含量的变化(30、35℃),但其与DON含量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日潮过程Urease活性与NH+4-N和DON含量之间均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2.
ASM1耦合曝气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模拟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曝气方式及溶解氧浓度,采用更加精确的曝气模型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模拟研究.该模型考虑了污泥浓度、堵塞及温度等因素对氧传质的影响,并将该曝气模型与ASM1相耦合.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为异养菌产率系数YH、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H、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A及自养菌氧利用半饱和系数KOA.然后,测定部分灵敏度较高的参数并使用测量结果对模型进行校正,校正结果使用希尔系数表征.最后,使用另一批数据对校正参数进行验证.模拟的COD、氨氮、总氮和好氧池末端溶解氧的希尔不等系数分别是0.13、0.23、0.20和0.15,而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或理论氧转移效率模型模拟则出现氨氮、溶解氧、总氮及COD的希尔不等系数不同程度上升的结果.校验后的ASM1/曝气耦合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模拟当中,对于优化污水厂曝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Cr(Ⅲ) adsorption by biochars generated from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straws is investigated with batch methods. Adsorption of Cr(Ⅲ) increased as pH rose from 2.5 to 5.0. Adsorption of Cr(Ⅲ) led to peak position shifts in the FFIR-PAS spectra of the biochars and made zeta potential values less negative, suggesting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Cr^3+ and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Ⅲ) followed the order: peanut straw char 〉 soybean straw char 〉 canola straw char 〉 rice straw char,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nt of acidic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increase in Cr^3+ hydrolysis as the pH rose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d adsorption of Cr(Ⅲ) by the biochars at higher pH values. Cr(llI) can be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negative surfaces and Cr^3+, b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was less than 5%. Therefore, Cr(Ⅲ) was mainly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specific adsorption. The Langum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fitt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ll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Ⅲ) by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have great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Ⅲ)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Cr(Ⅲ) from acidic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74.
对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次灵敏线测定污水和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锌浓度50.0~600.0mg/L之间,溶液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661x-0.0007,相关系数γ=0.9998。方法检出限为25.0mg/L,相对标准误差(RSD)<2.96%,加标回收率为92.5%~105%,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2.76%。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方法。水样中的四乙基铅直接顶空进样,质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0.10-5.00μg几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与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方法简便快捷,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GB/T5750.8—2006)中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评估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关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供科研支撑。目前,尚缺乏针对我国特色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造成此行业的污染防治无据可依。因此,本研究针对铅酸蓄电池的生命周期进行评价,通过设定研究目的与范围、收集数据与分析清单、获得影响评价和解释结果,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酸蓄电池在生产环节的板栅浇铸过程和废弃处理环节的脱硫过程应属于管理中着重控制的部分。  相似文献   
77.
河流健康评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流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河流健康的概念、评估方法、范围、内容和指标体系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目前常用的两类河流健康评估方法是综合指标评估法和指示生物评估法。综合指标评估法采用河流水文、水质、生态系统等多个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但是存在指标数量不易精简、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等不足支出。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用的是指示生物评估法,采用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藻类等指示生物的动态变化反映河流健康状况,方法更为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78.
CASS是SBR的一种改进型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小城镇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CASS工艺在广东某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应用情况,主要包括CASS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设计要点。对运行效果和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总结,并对工艺的运行和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厂在处理规模为1万m^3/d条件下,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CASS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新型磁性聚谷氨酸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岛大学安澤幹人首次利用γ-PGA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上进行涂层,制得了γ-聚谷氨酸-Fe3O4磁性纳米颗粒(PG-M).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对PG-M吸附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PG-M与未涂层的Fe3 O4具有相似的形状以及大小,均为不规则的层状结构,且晶粒直径在120~320 nm之间;实验中针对性地对水溶液中Pb2+进行了吸附探讨.在振荡实验中,通过主要参数的变化(pH值、吸附时间、竞争离子浓度、腐殖酸浓度),得到如下结果:吸附最佳pH值为7.0;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吸附平衡时间为45 min;Na+对PG-M去除Pb2+没有很强的干扰性,而Ca2+则显示出一定的干扰作用;腐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是复杂的,表现为先增强吸附效果,随后降低吸附效果;最佳条件时Pb2+的最大吸附量为93.3 mg/g.PG-M对Pb2+的吸附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PG-M的吸附特征,说明PG-M在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PG-M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不同浓度的HCl和HNO3溶液的再生实验发现,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吸附再生液,可取得较好的再生效果.表明PG-M是可再生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0.
某机载军用加固液晶显示器的振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型机载军用加固液晶显示器在随机振动试验条件下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故障定位和失效机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故障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用硅橡胶减振器代替失效的异戊橡胶减振器),通过试验验证,证明该措施显著提高了该显示器的振动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