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943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马玉玲 《灾害学》2011,26(3):65-68,82
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边坡的失稳与降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云南省双柏县丁家坟滑坡为例,阐述了降雨条件下边坡裂缝的演化是由于受到地表横向径流和边坡临空条件的影响。这些形成的裂缝又给地表水入渗提供了主要通道,使地表水易到达边坡体内部的软弱结构面,大大降低了边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长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8年4月,2009年5月、8月,2011年5月、9月以及2012年9月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数据,描述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规律,探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多为营埋栖生活的小型双壳类和蟹类,而近几年则以小型双壳类为绝对优势种.其中,干扰耐受种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在渤海湾迅速增值并成为绝对优势种,影响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胶州湾、莱州湾、辽东湾及渤海湾的主要优势种较为相似,变化规律皆为个体较大、生命周期较长的双壳类、虾蟹类逐步被个体更小、生命周期更短的干扰耐受种代替,说明4个海湾的底栖生态环境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渤海湾优势种的变化可能与海湾本身的底质状况、人为干扰(如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过量的陆源排污以及食物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市秋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对不同粒径段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的影响,2010年秋季在北京市采用空气动力学粒径仪对0.5 ~20 μm的大气颗粒物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形势和气团运动下,质量浓度谱分布差异明显.受到西北气流影响,在质量浓度较小的清洁天气,谱分布主要集中在粗粒径段(清洁天气).当天气以静稳为主,颗粒物质量浓度值中等偏高时,粗细粒径气溶胶分布中出现谱值相近的高峰(中等浑浊天气).在受到西南气流主要影响的高质量浓度的观测日中,细粒径气溶胶在谱分布中占主要地位(高浑浊天气).在相同气团影响的天气下,昼夜间质量浓度谱分布的谱型变化趋势一致.清洁天气保持了粗粒径段的单峰分布,中等浑浊和高浑浊天气呈双峰分布.清洁天气细粒径段谱值受光化学反应影响在日间略高于夜间.中等浑浊天气中质量浓度的谱值在夜间受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影响有显著增加.高浑浊天气下,昼夜温湿差别小,谱分布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PM2.5浓度、σsca和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s)在雾霾期均明显高于非雾霾期,雾霾期日均PM2.5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达到97.6μg·m-3和64.4μg·m-3,为非雾霾期日均浓度的3.3和4.8倍.城区高PM2.5浓度造成雾霾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郊区.轻雾天城区PM2.5浓度、σsca和σabs明显高于郊区,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对较弱,轻雾和霾天城郊差异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而雾天σsca城郊非常接近且在各雾霾类天气中相对最高,气溶胶散射能力最强,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气象条件的不同造成各雾霾过程PM2.5浓度、σsca和σabs的空间分布、PM2.5污染及气溶胶消光强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边界层以上偏南风将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在整层下沉气流作用下使得边界层内污染物浓度增加,加之边界层高度持续稳定在600 m左右,边界层内风速很低,污染物水平、垂直扩散均很弱,造成局地污染物的累积,形成了PM2.5污染和气溶胶消光强度最强的一次雾霾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将海峡西岸沿海主要城市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城市群,分别取其组成城市2006年1月-2010年12月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日均浓度的平均值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南部城市群的总体污染水平是最高的,SO2和PM10平均浓度值比中部、北部城市群高,NO2浓度略低于中部城市群;3个城市群主要都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年变化、月变化特征相类似;各城市群大气污染物都没有表现出周末效应;分析不同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冷高压、高空槽、暖区辐合3种天气形势为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型,低涡切变、副热带高压及边缘、台风(热带辐合带)、台风(热带辐合带)外围、冷高压脊5种天气形势为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型.  相似文献   
997.
2,2',4,4'-四溴联苯醚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能好氧降解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细菌,并对其降解特性及有关蛋白质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好氧条件下BDE-47的微生物降解机制.BDE-47降解菌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其16S rDNA与不动杆菌(Acintobacter sp.)的相似度最大,为90%.采用250 mL锥形瓶研究了所得菌对BDE-47的降解情况,在BDE-47初试浓度为146μg.L-1的条件下,经过63 d的培养,所得菌降解了45.44%的BDE-47,降解产物主要为4-OH-联苯醚,菌量增加了7倍左右.分别以BDE-47和酵母提取物为碳源培养所得菌2周,然后各自提取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检测,发现了与BDE-47降解有关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本研究表明,在好氧条件下,细菌可以BDE-47为碳源生长,其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一种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发生系统是校准大气颗粒物测量仪器、研究纳米颗粒物特性和开展烟雾箱模拟实验的必备仪器之一.针对现有气溶胶发生仪器稳定性差和不利于外场监测等缺点,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包括气溶胶发生器和扩散干燥管),并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对该仪器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性能测试中使用氯化钠(NaCl)-水溶液和癸二酸二辛酯(DOS)-异丙醇溶液分别产生固态NaCl和液态DOS气溶胶,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测试生成气溶胶的粒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溶液浓度(0.01~0.50 g·L-1)和载气流量(1.64~3.67 L·min-1),生成不同大小(几何平均粒径:25~51nm)和不同数浓度(106~107个·cm-3)的气溶胶.对仪器稳定性能测试发现,在3 h的测试时间里生成的气溶胶几何平均粒径变化小于6%,数浓度变化小于12%.  相似文献   
999.
A simple route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by the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synthesize polyaniline/dysprosium oxide (PANI/Dy2O3) composites.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y (T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ith a three-electrode system. TG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ANI/Dy2O3 composites showed a tendency to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y2O3 amount.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s showed a lower capacitance than that of pure PANI,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NI and Dy2O3 in th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000.
A simple route of in situ polymerization by the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synthesize polyaniline/dysprosium oxide (PANI/Dy2O3) composites.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y (T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ith a three-electrode system. TG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ANI/Dy2O3 composites showed a tendency to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y2O3 amount.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s showed a lower capacitance than that of pure PANI,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NI and Dy2O3 in th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