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Ⅵ)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厌氧环境下,改变温度、U(Ⅵ)的初始浓度、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试验,以了解其特性.结果表明,SRB的最佳还原条件为温度35℃、pH值7.0、U(Ⅵ)初始浓度25 mg·L-1.SRB的最大还原能力为179.1 mg·g-1.共存离子Mo(Ⅵ)或Ca2+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5 g·L-1时,对SRB还原U(Ⅵ)影响不大;但当其浓度达到20  g·L-1时,它们对SRB还原U(Ⅵ)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o(Ⅵ)对SRB的抑制主要是生理抑制,Ca2+是通过和U(Ⅵ)形成稳定的Ca-UO2-CO3络合物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还表明,Ca2+浓度低于5  g·L-1时未出现停滞期,但其浓度超过20  g·L-1时出现了1 d的停滞期.  相似文献   
162.
黄新新  何苗  罗虹  施汉昌  蔡强 《环境科学》2009,30(6):1722-1726
基因重组发光菌在水质毒性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分析污染物毒性损伤的机制出发,构建新型pUCD-recA基因重组发光菌. 用PCR法从大肠杆菌W3110中扩增recA基因,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测序正确的recA片段及pUCD615载体均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连接后电转化导入宿主菌JM109.挑取克隆,提取质粒用PCR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测序.将构建成功的pUCD-recA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RFM443,加入相应的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发光响应作用.结果表明,recA基因PCR扩增出的片段为293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rec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同源性为99%,表明扩增序列正确.与pUCD615载体连接后的测序结果表明,recA基因已正确地插入到pUCD615的多克隆位点,方向和读码框正确,重组发光菌载体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入RFM443宿主菌,加入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响应效果.丝裂霉素C(MMC)对pUCDrecA重组发光菌诱导效果最好,0.01 mg/L即可有很好的响应曲线;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则在50~100 mg/L时可发挥最佳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63.
污泥硫酸盐还原菌(SRB)与硫化氢释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污泥低温干化工艺的特点,通过模拟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硫化氢在不同状态下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培养法,分析了不同类型污泥中SRB的生活量和活性及其与硫化氢释放量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泥SRB的生活量越大、活性越强,硫化氢释放量就越大;中偏酸性污泥硫化氢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污泥,碱性污泥不仅能够中和硫化氢,而且可以抑制SRB的生长,减少因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硫化氢;污泥硫化氢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增高而增加,硫化氢的最大释放量发生在污泥干化的前期.上述研究结果为污泥干化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硫化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SO2诱导驯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兵  张世玲  章江洪  敖勇  施哲 《环境科学》2011,32(7):2132-2137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用低浓度SO2诱导驯化6d以上可培养出脱SO2微生物种群,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共同行使着对溶于水中的SO2生化降解的生物学功能,对SO2的生化降解速率高达888mg·(L·h)^-1,1.5h水中的SO3^2-的降解效率〉85%.脱硫菌样品经DNA提取及16SrRNA基因片段的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65.
絮凝细菌投加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絮凝细菌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投加絮凝细菌,探讨其投加量对颗粒污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投加絮凝细菌能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絮凝细菌投加量在0~20mL/L时,均可以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絮凝细菌最佳投加量为10mL/L,此时颗粒化速度快,颗粒形成时间由未投加的42d缩短为35d,好氧颗粒污泥疏水性好,SVI稳定在40mL/g左右,沉降速度达35.82m/h,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7.14%、84.49%和87.59%.而投加量为30mL/L时最终所形成的是白色污泥絮团,没有实现污泥颗粒化.  相似文献   
166.
钟涛  马利民 《环境工程》2015,33(3):42-44,49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菖蒲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强化研究,探讨其能否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将该系统在无强化、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和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3种工况下的试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工况下的系统处理能力有显著提高,COD和TP出水浓度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NH+4-N出水浓度达到二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7.
利用光合细菌柱式生物膜法处理淀粉废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连续化处理工艺,在适宜条件下当稀释率D=0.33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15.84kg/(m^3·d);当回流比α=0.2,稀释率D=0.35^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21.8kg/(m^3·d)。该法所得到的菌体污泥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8.
北京地区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北京西单和怀柔观测了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细菌粒子年平均浓度,西单为3103个/m3,怀柔为623个/m3。不同粒度的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在一天内西单有7:OO、19:00二个高峰时和13:00、夜间1:00二个低谷时;而怀柔有19:00~22:00一个高峰时和13:00一个低谷时。大气细菌粒子的浓度分布是从1~6级逐级减小。小于8.2μm的可吸入细菌粒子:西单为82.4%,怀柔为64.0%。   相似文献   
169.
硫酸盐还原菌对多种染料厌氧脱色的特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专性厌氧菌硫酸盐还原菌混合培养物对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蒽醌染料的脱色作用,在菌的生长过程中,随着硫化氢的形成,染料的脱色率不断增长,分别了完整细胞和上清液对5种染料的脱色能力,当上清液中含有硫化氢时,在1h内不同染料的脱色率可达25.58-98.8%;而完整细胞的脱色率则为6.99-80.60%,由此表明,在厌氧硫 盐还原条件下,硫酸学原菌及其产物硫化氢对染料的脱色均有重要作用,完整细胞对  相似文献   
170.
选育蒽降解微生物耦合系统菌株的电融合及融合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选育蒽降解微生物耦合降解系统菌株的电融合过程及融合子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500kHz的交流频率,脉冲强度300V/cm,脉冲幅宽为5μs,脉冲个数为2,交流电场强度在20~40 V/cm范围内,总融合率较稳定.可以用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双抗平板来对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与土生优势菌的融合子进行筛选,用含卡那霉素的蒽的高渗平板对蒽的高效降解菌和土生优势菌的融合子进行筛选.2种融合子均可以用绿色荧光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