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零价铁纳米颗粒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舒中亚  汪杰  黄艺 《环境科学》2011,32(10):3040-3044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混合振荡的方式,探究了零价铁纳米颗粒(NZVI)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杀灭能力和杀灭效果;并通过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零价纳米铁颗粒与硫酸还原菌形态变化,推测杀灭机制.结果表明,当向油田回注水中分别加入0、1、2、5和10mg/mL的零价铁时,该纳米粒子对硫酸还原菌的杀灭效率分别为0、75.6%、90....  相似文献   
192.
俞蓉  赵翠  刘江江  陈吕军  温东辉 《环境科学》2010,31(4):1053-1058
分离到1株吡啶降解菌——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W12),将其附着生长于颗粒活性竹炭(ABC)制备成生物活性竹炭(BABC),分别以游离菌和固着菌开展对水中吡啶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0.31g·L-1游离态W12菌可在26.5~48.9h内将48.70~1399mg·L-1的吡啶完全降解;附着于ABC的W12菌不仅保持其降解能力,而且BABC通过吸附与降解的协同作用更高效地去除吡啶,当温度为35℃,BABC投加量为10.0g·L-1时,692.2mg·L-1的吡啶在前3.6h主要通过吸附作用降低52%,其后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至23.7h被基本去除,随着BABC投加量和处理批次的增加,吡啶去除效率显著提高.研究进一步从微观结构上对BABC去除水中吡啶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3.
拟通过筛选出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来修复铬污染土壤,从重庆废弃化工厂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还原菌株,对该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对该菌在不同条件下还原Cr(Ⅵ)的能力进行检测,探讨了pH值、接种量、初始Cr(Ⅵ)质量浓度及温度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命名为NO.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度为99%).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还原Cr(Ⅵ)的能力,在pH=8.0、接种量50%(体积分数)及30℃条件下,100 mg/L的Cr(Ⅵ)在处理3d后可基本被还原.研究表明,该细菌有望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4.
从西红柿根圈土壤中分离纯化到一株生物素依赖型菌株bio - 5 ,经测定其内源抗生素抗性和脂肪酸特征 ,初步定名为假单胞菌bio - 5 .这一菌株对生物素非常敏感 .建立了以此菌株用于测定生物素浓度的标准方法 .利用这一方法 ,测定了不同作物叶子中生物素的含量 ,并将这一方法成功用于筛选转stv基因烟草植物 .与传统生物素测定菌株LactobacillusplantarumATCC80 14比较 ,我们所分离的菌株具有易于获得 ,易于培养 ,快速用于生物素浓度测定的特点 .图 7表 2参 2 2  相似文献   
195.
通过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污泥固定化小球还原硫酸盐过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了pH值和球液配比量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 SRB还原硫酸盐的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V=-dC/dt=0.080 56C.pH值为6-7时,SRB还原硫酸盐的反应速率常数相差不大,pH<4和pH>10时,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球液配比量减少,反应速率常数也随之减小,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在实验条件下,SRB还原硫酸盐属化学控制.并由此确定了SRB污泥固定化小球还原硫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 ℃、pH值6-7、球液配比量1∶10(g/mL).  相似文献   
196.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芦苇内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泥干化芦苇床中芦苇内生菌的多样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PCR-DGGE技术,对污泥干化芦苇床和天然湿地中污泥菌群及芦苇内生菌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芦苇床芦苇内生菌的细菌类群包含了20门、30纲、73目、152科、467属、1 167种细菌。其中变形菌门(65.6%)和拟杆菌门(25.5%)占绝对优势,γ-变形菌纲是丰度最高的纲,占总数的43.4%;排前20位的优势菌种相对百分比之和为46.5%,分属于所对应的18个属、12科、10目、6纲、3门。DGGE分析表明,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的污泥和芦苇内生菌优势菌群的种类与天然湿地相比差异显著;同时由于污泥的影响,芦苇内生菌群种类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7.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工和造纸等行业,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含这类物质的废水治理问题将日趋紧迫。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分离出降解PVA的菌株并用其净化环境。进入八十年代,国内在这方面也开始研究。本文报道的是共生细菌SB_1分离过程及其降解PVA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198.
An aerobic bacterium strain, F-3-4, capable of effectively degrading 2,6-di-tert-butylphenol(2,6-DTBP), was isolated and screened out from an acrylic fiber wastewater and the biofilm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This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Alcaligenes sp. through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xaminations. After cultivation, the strain was enhanced by 26.3% in its degradation capacity for 2,6-DTB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ain was able to utilize 2,6-DTBP, lysine, lactamine, citrate, n-utenedioic acid and malic acid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alkalinize acetamide, asparagine, L-histidine, acetate, citrate and propionate,but failed to utilize glucose, D-fructose, D-seminose, D-xylose, sedne and phenylalanine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The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o be: temperature 37℃, pH 7.0, inoculum size 0.1% and shaker rotary speed 250 r/min.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2,6-DTBP wit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was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2.4% of 2,6-DTBP was removed after 11 d.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could be expressed by Eckenfelder equation with a half life of 9.38 d.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6-DTB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degradation ability of the strain. The maximum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6-DTBP was determined to be 200 mg/L. Above this level, the strain was overloaded a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99.
以某污水厂的氧化沟污泥和剩余污泥为培养对象,获得了SRB占优的厌氧污泥,分析了活性污泥厌氧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考察了不同种类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水中硫酸根、锌及镉的效果.结果表明:pH6.0~7.0,温度35℃,硫酸盐浓度4g/L,时间在24h时,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Zn(II)40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100%,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Zn(II)的去除率为90%左右;对500mg/L含镉废水,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8h能去除水中95?(II),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对Cd(II)的去除率为80%.硫酸盐还原菌污泥固定化技术中剩余污泥优于氧化沟污泥.  相似文献   
200.
ABR的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阐述了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颗粒污泥培养技术特征 .试验得出低负荷是ABR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关键 .水流特性、适宜菌群、水力负荷、适宜碱度等是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 .有机负荷为 0 85kg(COD) (m3 ·d)到 1 5 0kg(COD) (m3 ·d) ,水力负荷是 0 198m2 / (m3 ·h) ,出水碱度控制在CaCO3 5 0 0mg L以上 ,运行 6 0d左右能实现稳定的启动 ,并培养出颗粒污泥 .ABR各隔室条件不同 ,形成污泥形状不同 ,但不同颗粒污泥基本都有丝状菌、杆菌为核心菌连接成网络 ,吸附基质及其它惰性物质组成 ,颗粒污泥内丰富的空穴为物质迁移和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