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735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1217篇
基础理论   1082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192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水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组分,调查研究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5月初期分别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区域中有沉水植物的25个样地进行群落结构调查,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沉水植物进行调查采样并监测水环境因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制作鄱阳湖典型区域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图,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广布种,其中蚌湖及白沙湖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优势种,白沙洲及乐安河龙口段以苦草为优势种,伴生种主要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菹草(P.crispus)、小茨藻(Najas minor)、大茨藻(N.marina)、刺苦草(V.spinulosa)和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等。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将研究区沉水植物分为6个群落;5月初大部分沉水植物尚处于生长季初期,生物量相对较低,仅菹草的生物量较大;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共存现象明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中水深、总磷和溶解氧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第二主成分中pH值、化学需氧量和水体透明度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是影响沉水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深、总磷和总氮对苦草和黑藻的影响显著,水体透明度是马来眼子菜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82.
对闸北区空气自动监测站2009年SO2、NO2、PM10的浓度和气象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的时间变化特征表明,总体上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PM10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但与风速的相关性随季节不同而不同,与气压略呈正相关性。对典型日和灰霾日PM10、SO2、NO2以及相应气象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83.
Abstr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multispecies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s were meant to be the solution to conflict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lthough now widely applied, questions exist concerning the scientific credibility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s. We used ants to assess performance of one of the first regional conservation plans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Orange County Central‐Coastal Natural Community Conservation Plan (NCCP), in meeting its broader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level protection. We collected pitfall data on ants for over 3 years on 172 sites established across a network of conservation lands in coastal southern California. Although recovered native ant diversity for the study area was high, site‐occupancy models indicated the invasive and ecologically disruptive Argentine ant (Linepithema humile) was present at 29% of sites, and sites located within 200 m of urban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invaded. Within invaded sites, native ants were largely displaced, and their median species richness declined by more than 60% compared with uninvaded sites. At the time of planning, 24% of the 15,133‐ha reserve system established by Orange County NCCP fell within 200 m of an urban or agricultural edge. With complete build out of lands surrounding the reserve, the proportion of the reserve system vulnerable to invasion will grow to 44%. Our data indicate that simply protecting designated areas from development is not enough. If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s are to fulfill their conservation promise of ecosystem‐level protection, a more‐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process of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84.
隔河岩水库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型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碳循环及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评估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清江隔河岩水库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在线分析仪与浮箱相结合的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开展了完整水文年连续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支流、消落带与库湾等典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平均通量为(55.691 8±66.332 9)mg·(m2·h)-1,呈现年内冬季高其他季节低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上则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坝前较低、典型库湾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作为水库背景的库尾断面渔峡口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季节变化非常稳定,在大部分时间内反而高于坝前和消落带断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分析表明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受到水温、pH值和水体碳浓度的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程度受到季节和蓄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85.
张永生  李海英  任家盈  卢佳 《环境科学》2015,36(11):4021-4031
为研究大宁河底泥营养盐时空分布与藻细胞分布的关系,本研究在大宁河选择4个代表性的取样点:菜子坝、白水河、双龙和大昌,利用垂直重力采泥器,按照2 cm厚度分层选取底泥,检测底泥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叶绿素的垂向分布,分析叶绿素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菜子坝底泥0.0~2.0 cm总氮浓度最高,白水河底泥2.0~4.0 cm的总氮浓度最高;菜子坝底泥2.0~4.0 cm氨氮浓度最高,1和2月白水河底泥4.0~6.0 cm浓度较高;硝酸氮和亚硝酸氮(除3月)在菜子坝底泥2.0~4.0 cm浓度最高;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在同一个采样点底泥4.0 cm以下分层差异不显著;白水河底泥总磷0.0~6.0 cm呈增加趋势,菜子坝底泥表层的总磷和无机磷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分层,而且每一分层中总磷、无机磷浓度都高于其他3个取样点相应的分层;有机磷在菜子坝和大昌的浓度高于白水河和双龙的浓度,但是同一采样点底泥不同分层的有机磷浓度差异不显著;同一深层底泥中的叶绿素a浓度在大昌最高,其次是白水河,再次菜子坝,双龙处的叶绿素浓度最低;只有1月在大昌取样点处无机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底泥中的营养盐不是影响底泥藻细胞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6.
乙酸对硅酸聚合胶凝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研究了硅酸在不同pH条件下,乙酸存在时的形态分布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当硅酸溶液中有乙酸存在时,硅酸的聚合胶凝时间将延长.从而证实了乙酸的存在,能有效地减缓硅酸溶液中聚硅酸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87.
以北京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度火烧1年后林下植被(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叶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与对照样地相比,重度火烧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极显著降低(P <0.01),但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虽呈下降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 0.05);草本层除Pielou指数外,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增加(P <0.05).(2)重度火烧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叶厚度(LT)、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磷含量(LPC)均高于对照样地,而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叶片氮磷比(N:P)、叶绿素含量(CHL)低于对照样地,除灌木层LPC和N:P及草本层SLA、LCC和LPC外,其他各叶功能性状在火烧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对于不同生活型而言,对照样地的LDMC、LNC、LCC、CHL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重度火烧后差异不显著;LT、SLA在重度火烧和对照样地上均呈现显著差异;而LPC、N:P在重度火烧与对照样地上均无显著差异.(3)重度火烧后1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叶功能性状均仅与土壤含水率、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密切相关.本研究表明在油松人工林重度火烧后1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降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增加,灌草层的各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图4参45)  相似文献   
288.
延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降雨侵蚀力(R)反映了降水引起土壤水蚀的潜在能力,其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是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基础.利用延河流域22个雨量站24a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该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具有一致的年内年际变化趋势.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为单峰型,集中分布在5~9月,占全年R值的91.61%.降雨侵蚀力多年平均值为1580.58MJ.mm.(hm2.h.a)-1,最高值(1981年)为2417.70MJ.mm.(hm2.h.a)-1,最低值(1999年)仅585.29MJ.mm.(hm2.h.a)-1,年际间变化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32.烧房砭站多年平均R值最大,为2190.33MJ.mm.(hm2.h.a)-1,镰刀湾和杨山站多年平均R值最小,分别为1151.37MJ.mm.(hm2.h.a)-1和1146.87MJ.mm.(hm2.h.a)-1.R值与侵蚀性降雨量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北部雨量站R值年际变化呈现轻微的增加趋势,其它站点R值年际变化相对呈现出轻微的减少趋势,总体上延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呈现下降趋势,趋势系数为-0.004.  相似文献   
289.
马杰  佘泽蕾  王胜蓝  邓力  孙静  刘萍  徐敏 《环境科学》2023,44(9):5264-5274
以重庆市煤矸山周边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玉米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和农产品(玉米和水稻)中Cd含量,评估摄入农产品(玉米和水稻)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并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推导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重庆煤矸山周边旱地土壤Cd含量超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55.8%,水田土壤Cd含量超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1.6%,土壤Cd以较高生态危害和高生态危害为主,分别占47.4%和36.8%.玉米Cd含量超标点位占4.4%,水稻Cd含量均未超标.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因食用玉米和水稻摄入Cd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忽略,食用玉米摄入Cd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食用水稻摄入Cd存在不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且玉米和水稻Cd含量敏感度最高.SSD推导出煤矸山周边旱地土壤在pH≤5.5、5.57.5时Cd的环境基准值分别为0.491、0.382、0.376和0.588 mg ·kg-1,水田土壤Cd的环境基准值为0.807 mg ·kg-1.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pH≤7.5时,现行土壤标准(GB 15618-2018)相对偏严;旱地土壤pH>7.5时,现行土壤标准(GB 15618-2018)相对偏宽松.应加强煤矸山周边土壤Cd污染防治和农产品安全利用研究,并对土壤Cd环境基准值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90.
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不仅受水力负荷(HL)影响,还与植物种类有关。为研究这2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交互作用,根据植物根系长度,分别构建短根型、中根型及长根型植物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在运行稳定后,考察不同植物种类在不同水力负荷(152、230、305和460 mm/d)下的去污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差别不显著,对氮磷去除率有显著影响,且去除率符合长根型 > 中根型 > 短根型;水力负荷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负荷减小去除率均逐渐升高;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对各污染物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大,TN、NH4+-N的去除在水力负荷较小时交互作用较明显,COD去除的最优HL为230 mm/d。因此,在人工湿地设计时应考虑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