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9篇 |
免费 | 745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90篇 |
废物处理 | 80篇 |
环保管理 | 221篇 |
综合类 | 1069篇 |
基础理论 | 5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55篇 |
评价与监测 | 46篇 |
社会与环境 | 48篇 |
灾害及防治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某水利枢纽坝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水利枢纽区构造基本格局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此时构造应力场以NE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NE向百兴向斜;渐新世以来,区域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升,构造应力场转变以NW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坝区占统治地位的NE向构造,在坚硬的岩层中形成大量节理裂隙,软弱岩层中则表现为塑性变形。这种构造特征对岩溶的发育具有控制性作用:(1)构造发育史控制了岩溶发育演化史,(2)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导致岩溶的多层性及继承性,(3)褶皱限制了岩溶呈NE向带状分布,(4)不同岩层内构造特征相异导致岩溶仅在某些岩层内较发育,(5)节理裂隙控制了岩溶发育的部位及形态规模。 相似文献
262.
桩端阻力和桩端直径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桩端直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本文根据线弹性理论和非线性弹性理论分别求得大直径灌注桩桩端阻力的面积修正系数的上限解和下限解,得到了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与桩端直径的非线性关系和桩端土承载力面积修正系数与桩端直径的非线性关系。与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相比,当桩径 0.80~3.00 m时,规范给定的面积修正系数稍大于理论上限值,其它桩径范围的桩端面积修正系数均在理论值的上、下限范围。当桩径0.80~2.00 m时,按规范给定的面积修正系数修正后的承载力标准值稍大于理论上限值, 其它桩径范围按规范修正后的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均在理论值的上、下限范围。 相似文献
263.
264.
甘肃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温度多处于0 ℃以下,农户取暖水平低。论文通过实地观测记录获取数据,建立趋势面模型,核算采暖期累计温差和实际用能消耗,提出以16 ℃的室内温度为小康取暖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比较实际用能和应用节能技术下用能的热效率。结果表明,陇东长官村和陇中河畔村农户采暖期累计温差分别为23 002 h·℃和36 390 h·℃,实际取暖能耗分别为926 kgce/a和1 199 kgce/a。农户取暖用能数量虽不少,但目前只解决了小康水平下39.6%和46.6%的取暖需求。取暖用能的综合热效率只有17%左右。如果应用节能技术,能耗会大幅降低,提高综合热效率的潜力巨大。因此,通过住房的节能改造和用能设施的改善来提高房屋的保暖性、降低单位面积的热损耗是今后解决取暖用能问题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65.
266.
本文介绍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图件的表现形式、编制过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7.
由William 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已经成为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度量工具,但是该模型仅考虑了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忽视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文章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改进了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因子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中,改进后的模型体现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同时,文章以江苏省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改进模型计算了其2010年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压力指数达到1.495,其安全状况已经超过了极不安全边界,处于极不安全状态;最后利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其2011-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发现江苏省未来5年生态压力指数快速增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9%,表明江苏省未来5年生态安全状况将继续恶化,这将严重影响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8.
运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桉树叶水浸出液胁迫下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2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包括PS(光系统)Ⅱ的Fv/F0(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能转化效率)、Yield(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其中Fm和F0分别为最大荧光和基础荧光〕的变化,同时监测微藻的生长情况,以研究桉树叶水浸出液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从而为探讨华南沿海大量种植桉树所造成潜在的海洋生态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结果表明:①低浓度(以φ计,0.4、0.8、1.2mL/L)胁迫在96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的上述4项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2.0mL/L)胁迫下,24h时湛江叉鞭金藻的4项荧光参数都处于最低值,48h时处于次低值. 表明高浓度在胁迫早期(48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4项荧光参数有抑制作用,而后期(72、96h)这4项荧光参数又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作用解除. ②低浓度(0.4、0.8mL/L)胁迫下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在24、48h内均得到促进,而高浓度(2.0mL/L)胁迫下Fv/Fm在24h时为最小值,表现抑制作用;另外3项荧光参数则未受显著影响. 在胁迫后期(72、96h),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就生长情况而言,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2种海洋微藻细胞密度的增长明显变缓. 表明桉树叶水浸出液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都有影响,从而将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69.
大气中挥发性苯系物的Carbotrap吸附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以Carbotrap作吸附剂,在常温采集大气中挥发性苯系物,直接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对新型吸附剂Carbotrap的采样-脱附-分析精度,回收率,突破体积等作了试验。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不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色谱峰好,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可对大气中10-9级苯系物进行测定,RSD≤3.5%。 相似文献
270.
建立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空气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溴仿等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0~0.9998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0%~106.6%之间,RSD为2.18%-7.62%,检出限为0.22μg/m3~0.30μg/m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准确度高、灵敏高的特点,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空气中5种挥发性卤代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