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5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3397篇
安全科学   409篇
废物处理   373篇
环保管理   463篇
综合类   4967篇
基础理论   119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600篇
评价与监测   334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微囊藻毒素LR对BRL-3A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时大鼠BRL-3A细胞p5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53和Bax表达均明显升高.除了10nmol/L LR暴露1h实验组外,其它实验组Bcl-2表达均下降.在低浓度组(10nmol/L),随暴露时间的延长,p53和Bax表达逐渐升高,Bcl-2表达逐渐下降,而在中浓度(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蛋白表达与暴露时间的一致性没有低浓度组(10nmol/L)明显.表明p53、Bcl-2和Bax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旋流板塔为脱硫塔,实验研究了Na2CO3-Ca(OH)2双碱法脱硫工艺,试验了不同液气比L/G、Na^2 浓度、吸收液pH值和进气SO2浓度等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并考察了Na^ 的损失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双碱法脱硫过程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以及不同pH值对脱硫率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本工艺适宜操作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二氧化氯对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的第1龄期摇蚊幼虫,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特征,探讨了原水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氯灭活1龄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 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1.5mg/L,接触30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 pH值在5.5~8.1变化对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不会产生影响;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率随TOC的增加而降低;在10~30℃,温度升高能够提高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当原水温度从30℃降低到15℃时灭活率下降为84.5%.  相似文献   
54.
王利文  罗学刚 《化工环保》2018,38(3):294-299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NaCo_2O_4催化剂,构建了NaCo_2O_4-H_2O_2热催化体系降解亚甲基蓝(MB)。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NaCo_2O_4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NaCo_2O_4对H_2O_2具有良好的热催化性能,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该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NaCo_2O_4-H_2O_2体系对MB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反应温度为50℃、NaCo_2O_4加入量为50 mg、MB溶液加入量为100 mL、MB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H_2O_2加入量为1.00 mL的最优条件下,反应340 min时,MB降解率达87.00%;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MB降解率仍可达85%以上;经捕获剂效果对比实验发现,催化反应体系中存在h~+、·OH等催化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55.
针对各地公路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制定合理的低碳策略,实现各地协同碳减排,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等分析11地市公路行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识别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明确不同地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1)公路货运是公路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江西省公路行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空间随机分布,不存在全局的空间聚集性,且局部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变化;(3)公路行业碳排放网络逐渐从南昌、新余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南昌为主的单中心结构,网络的协同作用整体呈减弱趋势,核心地市对外围地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株Arthrobacter sp.scl-2对苯线磷、哒嗪硫磷和丙溴磷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scl-2可以利用苯线磷、哒嗪硫磷和丙溴磷为唯一磷源生长.菌株scl-2降解苯线磷、哒嗪硫磷和丙溴磷的最适温度均为30℃,哒嗪硫磷的降解在初始pH8时速度最快,而丙溴磷和苯线磷的最适初始pH均为7,偏酸偏碱均不利于菌株对苯线磷、哒嗪硫磷、丙溴磷的降解.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鉴定了苯线磷、哒嗪硫磷、丙溴磷的降解产物,分别为3-甲基-4-甲硫基苯酚、6-羟基-2-苯基-2-氢哒嗪酮和4-溴-2-氯苯酚.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防灭火的规律,自主研制了产生超临界CO2和模拟采空区遗煤自燃升温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压条件下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前后不同监测点的温度、O2和CO浓度变化数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采空区的超临界CO2发生相变,有序结构急速失序,大量吸收热量,采空区内的煤体、空气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快速下降规律,其降温能力是气态N2的10倍;超临界CO2在自燃发火煤体中的强渗透扩散特性,使自燃煤体快速惰化,防灭火效率高;停止注入后,小范围回温符合反二次函数特征;高压力超临界CO2相对于低压条件,防灭火性能更佳;超临界CO2是1种降温降氧能力显著,且输送性能优良的采空区新型防灭火材料,超临界CO2防灭火效果优于气态N2。  相似文献   
58.
添加H2O2加速低合金钢海水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极化曲线、旋转圆盘电极试验和失重(质量损失)法研究了低合金钢在添加了H。o:的海水中腐蚀加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低合金钢在添加H2O2的海水中腐蚀加速主要受到了H2O2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H2O2添加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速度不变、H2O2添加周期相同的条件下,在H2O2浓度为0.8mol/L的70℃海水中,低合金铜的腐蚀加速最显著;在试验的转速范围内,加速作用随搅拌速度增大变得更为显著;H2O2加入后350min内加速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59.
两种电解体系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 Ti/IrO2RuO<2阳极、电还原氧气产生 H2O2的碳/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阴极,分别在无隔膜与隔膜(隔膜材料为涤纶)电解体系中,研究了电化学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在无隔膜与隔膜2种电解体系中,电解80min后,H2O2的稳定浓度分别是5.6mg/L和8.5mg/L.2 种电解体系中苯酚的去除率均可达到 100%,但隔膜电解体系中 COD 去除率为 81.2%,无隔膜电解体系 COD 去除率为 71.7%.在 2 种电解体系中通过 HPLC 分析检测到中间产物为苯醌和一些短链的脂肪酸.对于阴、阳极降解苯酚的机理推测,2 种体系是相似的,但对隔膜电解体系,阴极室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氧的阴极还原生成 HO2 ,并进一步形成 HO·和 O2·自由基,从而对苯酚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0.
采用炼钢精炼渣,通过气固碳酸化反应吸附CO2,考察了不同吸附温度下精炼渣对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对精炼渣吸附CO2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精炼渣对CO2的吸附能力;在40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分别为4.7 mg/g和9.8 mg/g;吸附温度升高到500 ℃和550 ℃时,精炼渣对纯CO2的吸附能力强于高炉煤气中CO2;在550 ℃时,精炼渣吸附纯CO2和模拟高炉煤气中CO2的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7 mg/g和12.9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