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836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423篇
综合类   1972篇
基础理论   49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83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Aluminium-based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 (Al-WTR) is the most widely generated residual from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worldwide. It is regarded as a by-product of no reuse potential and landfilled. This study assessed Al-WTR as potential phosphate-removing substrate in engineered wetlands. Results indicate specific surface area ranged from 28.0 m2 g−1 to 41.4 m2 g−1.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s all indicate Al-WTR is mainly composed of amorphous aluminium which influences its phosphorus (P)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nged from 5.9 to 6.0 and 0.104 dS m−1 to 0.140 dS m−1 respectively, showing that it should support plant growth. Batch tests showed adsorption maxima of 31.9 mg P g−1 and significant P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column tests.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Al-WTR can be used for P removal in engineered wetlands and it carries the benefits of reuse of a by-product that promotes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72.
总氮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中,对空白值偏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3.
首次指出了物元分析隶属函数及运算模型在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是对扬州市的10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性、宏观性的展开,丰富了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体系,且进一步表明:该成果不仅为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也为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循环经济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4.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5.
归纳了危害结构安全的主要装修改造行为,提出装修改造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应以整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构整体抗力的变化。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装修改造前后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复核,重点分析了建筑荷载增加、承重墙窗下墙拆除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指出在各种装修因素综合作用下,结构承重体系发生改变,尤其是抗震薄弱构件的出现,使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大大降低。提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合理化建议,对防止突发性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Pd/CZ/Al2O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三效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ang SP  Chen HD  Tian Q  Yao Q  Han Y 《环境科学》2005,26(5):12-16
以共浸渍法制得的氧化铝负载铈锆固溶体为载体,并浸渍贵金属Pd得到了Pd/CZ/Al2O3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老化前后都表现出良好的三效催化活性,新鲜样品Pd/CZ/Al2O3活性与Pd/CZ相当,老化后样品前者优于后者.结合XRD,BET,TPR等表征手段,讨论了Pd/CZ/Al2O3的催化活性特别是高温老化后活性与其组成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其老化后仍具有较高活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持了Pd与CZ/Al2O3复合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  相似文献   
177.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不同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转运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研究探讨了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对两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蔬菜体内的富集和转运特征,以期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植物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0、50和150 mg·kg-1)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对生菜和小白菜生长、抗生素含量及其富集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TCs总体上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CK降低了1.56%~26.84%和17.36%~51.04%,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反而较对照提高了3.7%~7.3%和3.1%~82.2%.TCs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菜和小白菜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抑制了生菜的净光合速率(Pn),Pn在TCs为150 mg·kg-1时较CK降低了32.43%~82.43%.TCs还抑制了生菜和小白菜的SOD活性,较CK降低了29.17%~223.12%,以OTC的抑制作用最强.生菜和小白菜的MDA含量在TCs为150mg·kg-1时达到最大值(生菜地上部除外).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TCs的含量均高于生菜,以CTC处理的小白菜和生菜TCs含量较高.种植生菜的土壤TCs残留量高于小白菜土壤,以OTC处理的土壤TCs残留量最高.小白菜对TCs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是生菜的1.07~7.35倍和1.15~2.25倍.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中以OTC和CTC的生态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8.
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的变迁、分化及其综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Kuhn范式理论,将现有土地承载力研究成果显化、梳理为4种主要研究范式,即基于限制因子的研究范式、基于多因素综合的研究范式、基于参照区的研究范式、基于生态足迹的研究范式。以范式应用的时代背景、空间尺度为着眼点,对各类范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限制因子的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基于多因素综合、基于参照区、基于生态足迹的3种研究范式,均是以前者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方向分化而成;范式分化的原因在于时空条件的变化所引致的亟需解释、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变化。范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有其独特的适应性:基于限制因子、基于生态足迹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全球及国家等大尺度土地承载力问题,且发展较为成熟,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多因素综合及基于参照区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市县等中小尺度,但其研究较为薄弱,所得的承载力分值、承载力相对值对区域土地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有限。当前,市县等中小尺度土地承载力研究亟需加强,其指导实践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亟待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9.
不同类型植被河岸缓冲带对模拟径流及总磷的消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九龙江上游北溪流域,选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3种植物及原生撂荒杂草地,构建对照(A)、草本(B)、灌草(C)和灌木(D)4种不同处理的植被缓冲带,通过模拟不同浓度面源污染下的农田径流,探讨不同植被组合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各缓冲带不同植被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均表现为草本灌草灌木,其中,草本缓冲带对径流量的消减率最高,达到86.93%,在高、低浓度进水时对总磷浓度的消减分别为95.20%、80.69%;4种不同植被缓冲带对总磷浓度的消减效果随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前半段消减效果最佳,后半段消减趋势减缓;高浓度污染进水条件下缓冲带对总磷的消减效率高于低浓度进水;4种缓冲带对磷总量的消减量分别为27.70、28.02、28.06和26.94 g.研究成果可为九龙江上游河岸缓冲带建设及流域氮磷污染率治理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示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宋佳伟  徐刚  张扬  吕迎春 《环境科学》2020,41(2):728-733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93. 7~2 117. 2 mg·kg-1,平均值为1 468. 6 mg·kg-1,Qmax的大小顺序为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南大港湿地>辽河三角洲湿地>寿光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环渤海湿地沉积物磷吸附主要受Ca、Mg和TOC含量的影响.环渤海湿地磷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 28%~4. 50%和0. 53%~10. 10%,结果表明除寿光滨海湿地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外,其它湿地磷释放风险较低.总之,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具有较强磷吸附能力,沉积物为水体磷的"汇",沉积物释磷风险较低.建议在环渤海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滨海湿地对磷的净化拦截作用,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