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5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2329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336篇
综合类   3876篇
基础理论   1341篇
污染及防治   663篇
评价与监测   465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61.
通过室外及室内控制试验,研究5种常见填料作为原材料制成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素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仿生植物原材料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其附着生物膜特性,其附着生物膜量、硝化强度、反硝化强度以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水深对仿生植物附着生物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生物膜量随水深的增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效应,而生物膜硝化作用强度、硝化细菌随水深的增加逐渐降低,但生物膜反硝化作用强度、反硝化细菌则随水深的增加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5种不同材质的仿生植物对水体TN、NH4+-N、NO3--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对照系统。同时,仿生植物种植密度也影响其对水体氮素的去除效果,表现为CK〈7株·m-3〈13株·m-3〈20株·m-3,研究结果将为仿生植物的野外实际应用及我国城市重污染河道水质原位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2.
重金属污染土壤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赋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及时防范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普遍存在的Hg、Cd、As、Pb、Cu、Zn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化系数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为避免主观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3次客观赋权;最后根据置信度准则和分级标准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对3种赋权法得到的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属性识别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适用且有利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提高;3种客观赋权法算得的权重合理,且其优异程度为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  相似文献   
863.
重金属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研究—以太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丙辉  秦延文  张雷  曹伟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60-1866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 Pb, Zn, 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重金属(Cu, Pb, Zn,和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145.2,308.72,293.01,0.46mg/kg.以此CSQC为参比值,参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元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8~9月太湖沉积物质量基本为良.这一结果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64.
重金属离子胁迫对赤潮微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金属污染和赤潮都是较为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u2+、Cd2+、Zn2+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通过2种藻的EC50(半数抑制浓度)比较了其敏感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微藻的影响;同时,利用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透射电镜技术)和FCM (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重金属Cu2+的急性毒性胁迫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米氏凯伦藻的损伤. 其中,Cu2+、Cd2+、Zn2+对微小原甲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0.514和0.276 mg/L、0.835和1.215 mg/L及4.376和7.976 mg/L;对米氏凯伦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1.881和1.881 mg/L、5.405和6.268 mg/L及13.134 和18.732 mg/L. 结果表明:2种微藻的种群相对增长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表现出Cu2+>Cd2+>Zn2+的趋势,微小原甲藻对重金属胁迫更敏感;Cu2+胁迫可使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增大,内容物复杂程度增高,但叶绿素a的MFI(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不明显;Cu2+胁迫对藻膜结构的损伤较明显,但对线粒体及叶绿体的结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5.
利用厌氧反应装置,以腈纶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2组试验,对比了微量金属(Co)投加前后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情况、累积产气量、三维荧光光谱图以及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了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的投加浓度〔以ρ(CoCl2)计〕为1.0 mg/L时,CODCr去除率达71.7%,累积产气量达到22.5 mL;当Co的投加浓度超过10 mg/L时,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累积产气量8.5 mL,未投加Co元素的空白对照组CODCr去除率为43.1%,累积产气量为10 mL.显示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6.
不同稳定剂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壳聚糖、单宁酸和羟基磷灰石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并运用毒性浸出方法(TCLP)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来评价其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单宁酸及羟基磷灰石对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稳定效果,羟基磷灰石对4种重金属Pb、Cu、Zn和Cd的稳定效率最高,分别达到90.03%、80.46%、60.40%和79.23%,单宁酸次之,壳聚糖对Zn的稳定效率随添加量增大而略有下降;羟基磷灰石使Pb、Cu、Zn和Cd的稳定态比例分别增加30.55%、16.83%、11.43%和15.39%,稳定态增加比例明显大于壳聚糖和单宁酸.   相似文献   
867.
为了探讨龙湖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测定了龙湖中9个取样点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从中选取Mn、Cu、Pb、As 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水质评价。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分析,所采集的9个样点中有8个样点都属于Ⅴ类水质、1个样点属于Ⅳ水质。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龙湖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4种重金属的潜在风险顺序为Cu>As>Pb>Mn,其中每个样点的Cu元素都达到了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As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都达到了强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68.
甘肃省陇东塬区土壤及农作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甘肃省陇东塬区马岭、西峰和华庆油田区土壤以及小麦、苹果、油菜中Cu、Ni、Cd、Pb、Cr、Zn等6种微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研究塬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塬区土壤中w(Zn)明显高于其他5种元素,其平均值达111.64 mg/kg;w(Cd)最小,在1.64~3.38 mg/kg之间;其余4种元素(Cr、Pb、Ni、Cu)质量分数在20~70 mg/kg之间.当地主要农作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富集能力一般,其中根部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大,地上部位均较小.   相似文献   
869.
合肥市场6种淡水鱼体内Cu、Pb和Cd的分布及食用风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在人体中富集的事实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从合肥市场采集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研究Cu、Pb和Cd在这6种鱼体内的分布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的肌肉中w(Cu)、w(Pb)和w(Cd)均低于我国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理事会制定的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总重金属食入健康风险数值也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0×10-5 a-1,说明合肥市场上这6种淡水鱼的肌肉通过食入途径所产生的Cu、Pb和Cd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870.
Coastal lagoons are subject to several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s. To shade light on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of the Santa Gilla lagoon (Tyrrhenian Sea)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 Ni, Pb, Zn and Hg in sedim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rain size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Moreover, sediment contamination levels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associated with metal concentr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different abiotic indicators. The lagoon is characterised by low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with exceptions for Pb and Hg, whose distribution reflects the position of an old chlor-alkali plant and that of an airpor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toration put in place 30 years ago have not reached the expected target an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airport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In the outer section of the lagoon, where clam fishery occurs, we observed low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suggesting that such artisanal fishery could somehow help mobilising metals. We conclude that the area exposed to Hg pollution, though tentatively restored, still suffers of a potential risk of ecosystem deterioration. We pinpoint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mobility, bio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of metals are needed to finally address the actual impairment of the Santa Gilla lag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